1、政策背景
水利部《2023年水利工程建設工作要點》要求提高水利工程建設信息化水平。
《“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設規劃》、《“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十四五"期間推進智慧水利建設實施方案》要求提升水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2、現狀分析
1)污水處理監管問題亟需加強
2)水污染問題城亟需應對
3)城市供水問題亟需應對
4)城市內澇災害問題亟需應付
二、解決方案
1、總體技術架構
水務數據經由感知層設備采集,通過傳輸層網絡匯總至數據層,物聯網數據采集中心對其進行采集整編,交由大數據分析模塊進行分析,最終于應用層將分析結果進行可視化展示,輔助進行水務相關的管理、調度與決策行為。
2、分析與可視化“一張圖”
1)“一張圖”多維圖層疊加
整合各類傳感數據、時空信息數據,綜合疊加展示各類監測要素圖層,既能夠實現坐標統一轉換,不同底圖(二維、三維、互聯網地圖)的無縫切換,也能夠實現同一流域、工程各屬性監測站點的聚合展示。
2)水情信息監測“一張圖”
一張圖展示省市范圍所有的水文數據信息,包括河道站、水庫站、潮位站數據,分析水位、流量的漲落情況,聯動周邊的視頻監控,發生超汛限的站點可觸發報警。
3)雨情信息監測“一張圖”
一張圖展示省市范圍所有的雨量站信息,查詢顯示24小時內累積雨量,根據地圖色塊分析雨情的分布情況,暴雨地區可聯動周邊攝像頭進行現場情況勘察。
4)視頻聯網監控“一張圖”
整合省市、流域范圍內的視頻監控圖像數據,可在一張圖上對視頻點進行選擇與快速分類收藏,同時視頻上可進行水文信息疊加、目標定位等可視化操作。
5)風情監測“一張圖”
整合臺風路徑、氣象云圖數據到一張圖上,可模擬臺風行進路徑,查看風力大小、風圈的影響范圍等,并可聯動登陸點周邊的視頻監控查看現場災情。
6)視頻AI分析“一張圖”
基于深度學習模型,通過視頻AI技術對接入的視頻圖像進行智能分析,監測異常事件的發生,如分析堤壩雜草的危害程度,分析河道漂浮物和垃圾,發現入侵禁行水域的船只和人員。
7)移動災情上報“一張圖”
現場執法、巡查人員可基于APP進行遠程災情上報,直接將現場視頻、音頻信號回傳給指揮中心,通過一張圖進行定位及展示,上大屏進行應急指揮。
8)大數據可視化“一張圖”
基于大數據對基礎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綜合呈現,包河湖信息、河長信息、水政執法信息、資產信息等。
3、感知監測方案
1)多維度全面感知
對水政水安全、農村水利、防汛抗旱等各類水務數據進行全維度監測。
2)物聯網監測
將各類監控設備接入物聯網,實現實時自動化獲取監測數據。
3)多要素一體化監測設備
多要素監測一體化設備,集成視頻監控、水位計、雨量計等傳感監測器,整合視頻、圖片、水位、雨量數據回傳監控平臺。
4)水文管理
通過水文傳感器和智能AI水尺球機監測水多、水少情況。
5)水質管理
合理布置點位,明確責任歸屬;
監測重點企業,違規及時發現;
數據在線檢測,設置自動預警;
視頻監控聯動,及時確認情況;
數據統計展示,掌握數據變化。
6)水面垃圾監測
進行漂浮物智能檢測,在區域交界斷面、攔河閘壩、邊界等處,對河道漂浮物進行監控,采用智能檢測技術,實現對漂浮物的自動檢測和預警。
7)水域全景監測
使用高清監控設備對水域進行實時視頻監控。
高清云臺,用于遠距離湖面監控,船只跟蹤。
“守望者”,用于大場景全景監控,目標跟蹤。
8)水域全天監管
運用熱成像及智能化技術,解決夜間、霧天等惡劣環境下可視化問題,有效實現低照環境下水面情況的監視。
9)岸線、站房管理
設置視頻監控,通過岸線視頻巡邏,及時發現岸線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各類違規行為,節約人力成本。
10)水天一體化全面感知
利用無人機和無人船,定期對水體進行拍照與掃描,智能分析污染等情況。
4、智慧供水方案
1)供水“一張圖”
采用一張圖方式,通過對各監測站點當前運行狀態、水質、水量、管網壓力進行集中監控,使各級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準確、全面、直觀地了解和掌握生產運行狀況,輔助生產作業。
2)預警聯動
系統對設定目標的數據變化進行綜合聯動預判,及時跟蹤并判斷目標數據變化的趨勢,若偏離預定值,則發出預警并處理,并分析判斷成因及預估影響。
3)綜合評估,智能分析
對原水廠、凈水廠、泵站、管網的運行狀態進行綜合評估,對壓力分布、供水設施運行負荷、水量變化,按分析。根據設定目標給出運行方案。
4)決策調控,智能指揮
發生突發事件,相關負責人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加入到智能指揮平臺,通過移動終端會商及指揮決策。
5)資源整合,智能共享
實現供水行業內數據資源、跨行業數據資源的整合應用,通過數據庫的動態連接,達到一點接入多點智能共享的目的,從而提高數據的共享應用能力和水平,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利用率。
5、智慧排水方案
1)排水管網“一張圖”
采用GIS地理信息技術實現對所有泵站進行聯網管理、遠程控制,在地圖上精準而高效地對整個排水設施進行智慧化的管理。
2)指揮調度
根據污水處理廠日常進水量與機埠水量數據,合理調配機埠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廠;汛期或發生突發性降雨時,可接通市應急指揮中心,及時處理處置城市內澇事件。
3)管網三維展示
接入地表三維模型,建設地下管線三維模型和管線管理分析系統。
4)排污監管
對機埠排放口排放污水的情況進行實時記錄,對其它污染水質行為進行跟蹤溯源,對河段負責人處理處置所負責河段的相關情況進行告知、通報、督導。
5)輔助決策
機埠以及調蓄池、生態濾池的聯動;治理工程的規模及控制參數;重點城市水體的污染治理要求等。
6)績效考核評估分析
對多項關鍵數據信息進行多位展示分析,逐項分解細化考核指標,最終實現“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 考評目標。
7)協同治理
建立以監管中心為核心,市政、排水、污水處理廠、河湖長等相關部門實時溝通和協作,且權責分明的監管流程。
三、成功案例
1、深圳市龍華區智慧環水綜合系統服務項目
項目投資1.29億元,在“智慧龍華”一期環水綜合管理平臺的基礎上,開展龍華區智慧環水管理建設工作。通過建設環境安全在線監測監督,打造全方位的水務監測體系和全鏈條的環保水務監管體系,提升龍華區水務管理水平。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前端感知設備、支撐平臺、智慧應用系統開發、施工等。
2、南海區大瀝鎮智慧水務管理系統建設項目
項目投資1451萬元,建成監測、控制、信息采集存儲應用的綜合信息應用平臺;開發一河一策、一涌一檔模塊,對相關水務信息進行查詢與管理;利用洪水預報調度模型,提供應急處置的完整調度過程的決策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