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通常總是在電視新聞上看到xx地的降水量xx毫米,一直想知道這個xx毫米是如何計量的,又為什么要用“毫米”來衡量降水量而不是毫升呢?查詢網絡上的相關資料網頁又對此語焉不詳,因此想麻煩專業人士進行科普。
回復:網友您好!根據《地面氣象觀測規范》(2003版),降水量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后)的水,某一時段內未經蒸發、滲透、流失,在水平面上積累的深度,以毫米(mm)為單位,記錄取1位小數。因此,降水量指的是水層深度。而毫升是體積單位,水層深度乘以水層面積可以轉化成水層體積,因為我們往往無法精確得知一場雨的覆蓋面積,進而也無法計算出一場雨的體積。所以,用毫米來表示降水量。如果 1mm降雨量落在1平方米的地面上,即降下了1毫米深度的雨水,也就是1升水。目前,我國的國家氣象觀測站的降水量觀測均采用自動方式,觀測儀器有翻斗式雨量傳感器和稱重式降水傳感器等。人工觀測常用儀器有雨量器、翻斗式遙測雨量計和虹吸式雨量計等。感謝您對氣象工作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