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丨俯瞰穿過三亞市吉陽區大茅村的大茅河
漫步在三亞市大茅水畔的生態綠道,清風拂面,不時見白鷺振翅騰飛,更有池魚不時歡躍出水,大茅河如同玉帶蜿蜒其中,繪就了這幅和美畫卷的點睛之筆。
但誰又能想到,這條“玉帶”曾經因為生活污水隨意直排入河,一度是當地居民倍感困擾的“老大難”。2019年,遠洋生態村大茅河流域應急工程啟動,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整治后的河道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臭水河”變回“幸福河”,大茅河重煥往日清秀形象。
大茅河流域位于三亞市中部,河段總長30.23km,流域總面積117平方公里,其中主河長27.35公里。作為三亞市開展“六水共治”的排頭兵,大茅河的治理有三大亮點:以流域為單元,按照系統治理、系統開發的思路,以全要素治水為契機,統籌河流治理和產業開發;以項目為抓手,通過建設三亞市大茅水綜合治理工程、新建堤防工程,提升水體自凈能力,還景于民、還綠于民;以產業發展為目標,目前上游已形成大茅遠洋生態村、大茅智慧生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項目等經典案例,以水為媒,因水而興,讓河湖建設有效助推旅游經濟,破局治理資金困難。
圖丨俯瞰位于三亞市吉陽區的大茅村
“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三亞治水辦深知要想真正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愿景,做到治水為民、治水利民,就要從“岸上”下功夫。三亞市水旱災害防御服務中心主任經驗介紹道,為徹底解決大茅河治理問題,三亞市治水辦在全省首次提出“1+8+8”治水工作模式,其中,“1”是一個治水工作領導小組,“8”是八個流域組和八個工作專班。據了解,八個流域組是以流域內所有河湖長為統籌,推動所有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水環境修復。只有岸上權責分明,各部門通力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凝聚起改善水質的團結力量。
在治理過程中,“詩意”更是貫穿了大茅水綜合治理工程的治理思路。經驗說:“河道治理,要有情懷。”因此,在探索大茅河治理的過程中,三亞始終體現了“幸福河湖”的理念。供市民休息納涼的涼亭名為“清風亭”、橫貫大茅水的橋梁與梁祝相會的“長橋”同名、河中央自然形成的一個小湖也有雅名“月亮湖”……讓人民從生活中切實體會到水生態治理的福祉,更要讓青山綠水的詩情畫意走進人民的心田,這是三亞治水辦的治理初心。“在治理好以后,附近的居民都會經常來這邊散步。”經驗說。
治水不單單是治理,也是保護。據悉,下一步三亞市水務局將繼續著力把大茅水流域打造成生態優先、城鄉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新區,實現水土共治、“水清、岸綠、景美“的大茅水流域治理與規劃的目標愿景,有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高群眾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