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武漢水博會進入第二天,極目新聞記者現場探訪發現,不少企業都帶來了水務科技方面的“尖板眼”。它們將陸續投入市場應用,為市民的生活用水帶來更多便利。
在武漢市水務集團的展廳,一臺外觀貌似電視機頂盒的設備吸引了不少觀眾。該集團智慧水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朱曉鵬介紹,它的學名叫“邊緣網關”,是武水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款智能硬件。“通俗來講,這款設備裝在二次供水的泵房內,就像給他們裝上智慧的大腦,把一個個處于信息孤島的供水設備連接起來,賦予他們數據的基本計算和處理能力。”
智能的“邊緣網關”
朱曉鵬告訴記者,傳統的小區供水泵房,需要專人現場管理,效率相對低下。武漢正在推進的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將有超千個用水單元需要新建二次供水泵房,并統一由武漢市水務集團進行管理。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每個泵房都派一個人去管理,顯然已經不現實。
從2015年起,武水集團搭建起一套二次供水管理系統,初步實現了泵房的無人值守和遠程監控,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朱曉鵬介紹,第一代系統只是通過工業控制系統實現基礎數據的采集和展示,智能化程度不高,并且缺乏分析計算能力。
新一代智能水表
例如,為了保證高層用戶的用水正常,需要在傍晚用水高峰來臨時開啟水泵增壓,到次日上午用水低谷再停機。以往,只能像上鬧鐘似的寫好控制程序,泵機到時間點進行變化,居民難免會感到水壓忽高忽低。最近,新升級的二次供水管理系統正式上線,運用“邊緣網關”這樣的黑科技,好比賦予每個泵房一個“智慧腦”,有了分析和運算泵房數據的能力,再通過云端二次供水管理系統“專屬模型”的“指點”,就可以根據本小區居民的用水習慣,靈活配置水泵啟停,并實現“智能”變頻運轉,居民不再會有水壓突然變大或變小的感受,水壓更穩,用水體驗會更好。
據介紹,整個升級后的二次供水管理平臺,內置用水規律分析和錯峰調蓄計劃等“智慧”模型,能夠優化供水管網調度能力,最多可支持5000泵房在線同時采集數據,將來會成為“智慧城市”中“智慧水務”的一個重要應用,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