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9 紫外的消毒效果
二次供水的水質如表4所示,出廠水經過管網,濁度和消毒副產物有所上升,而有機物和鋁有所下降,經超濾處理后,所有的水質指標都下降,居民水龍頭的水質均優于出廠水。
表4 二次供水的水質
6 高品質水的分質供水模式
分質供水是指飲用和其他用途的用水采用不同的水質,后者直接使用市政供水,而前者需要進一步處理。圖20為蘇州某學校的分質供水處理工藝流程,為砂濾-活性炭-超濾-納濾-紫外消毒。砂濾去除濁度,有利于后續的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去除余氯,為避免納濾的氧化,超濾為納濾的長期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圖20 蘇州某學校高品質水處理工藝
將表5與表4進行比較,可見分質水明顯優于二次供水,這是由于分質水采用了納濾膜的緣故。但是,納濾的工藝較為復雜,要有超濾和活性炭等作為預處理,以保證納濾膜的穩定運行。
表5 分質水的水質
7 結論
蘇州市的供水水廠已經全面實現了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工藝,出廠水水質達到了高品質飲用水。但是,出廠水經過管網后,受管材、水齡、腐蝕結垢等的因素,導致水質變化,主要是濁度,消毒副產物的增加以及余氯的下降。改造管網,更換管材,以維持水質,由于投資巨大,并不適宜。因此,蘇州要實現居民水龍頭的高品質飲用水的目標,宜采用二次供水保持水質模式。蘇州的“十三五”示范工程的實踐表明,應用超濾處理來保持和提升水質,可有效保證居民水龍頭的高品質飲用水,且投資和制水費用較低。分質水模式雖然水質更加優異,但采用納濾膜,工藝復雜,水的回收率低,更適用于高檔的商務樓和學校等的直飲水供應。
微信對原文有修改。原文標題:高品質飲用水的思考以及蘇州實踐;作者:董秉直、肖健、華建良、方月英、劉玉紅、王銳、李甜;作者單位: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蘇州工業園區清源華衍水務有限公司、華衍水務有限公司。刊登在《給水排水》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