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小區漏損治理探索與實踐
(張濤1,張俊杰1)
(1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襄陽房建生活段,襄陽;1北京沃爾斯新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研究背景
雖然,DMA分區計量概念,技術已經在很多水務公司廣泛推廣和應用,但真正把DMA分區計量漏損治理技術用好,用精的卻少,更多還是基于夜間最小流量開展積極主動的檢漏,而不是系統DMA小區漏損治理。盡管,DMA小區規模不大,但其復雜程度,治理難度一點不亞于城市的漏損治理。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管從檢漏、強化抄表、故障換表,還是壓力優化,違章處理等程序一點也省不了。因此,有必要對DMA小區系統化漏損治理探索和研究,以便全面推進DMA小區漏損治理指明方向。
2.DMA小區漏損治理難題
DMA小區漏損治理看似簡單,實則十分困難,尤其是老舊小區更為困難。究其原因就是很多老舊小區都不是水務公司統建統管的,在移交時資料缺失,管網老化,表具、閥門缺失嚴重,加上小區邊界、范圍不清楚,對應關系混亂給DMA小區漏損治理造成難題。
2.1小區漏損治理標準
DMA小區漏損治理不是傳統意義上檢漏,而是對DMA小區系統化漏損治理。因此,如何治理、如何推進,如何驗收就成了推進DMA小區漏損治理的難題。一是缺少治理的標準和規范,二是單個DMA小區漏損治理如何驗收;三是每月完成多少小區漏損治理任務;四是小區漏損治理績效、激勵機制、配套措施;五是小區漏損治理誰來牽頭,誰來執行。這幾個問題不解決,小區漏損就很難推進。通常來講,小區漏損治理難度很大,受小區復雜程度、表具、管網老化程度、對應關系等各種因素影響很大,因此,小區漏損治理指標和任務應結合實際工況分等級預設指標和任務,并根據治理的難度完善績效激勵機制。
2.2 邊界、范圍不清楚
絕大多數老舊小區受地形條件限制,小區不平整,邊界不清晰,布局混亂,相互交錯,很難搞清楚小區邊界范圍,加上小區建設年限不同,期數不同,存在合用泵房,管線預留口私下連通。另外,隨著三供一業小區移交,在接收期間小區的資料、圖紙缺失嚴重,交底不清,小區邊界、范圍不清晰。
邊界范圍不清之前,DMA小區的產銷差率高達76.90%,當小區邊界、范圍、對應關系清晰后,把缺失的用戶、商鋪水量抄見后,產銷差率直接下降至24%左右。可見,DMA分區計量小區產銷差控制的關鍵是小區對應關系清晰,邊界、范圍明確。
另外,DMA小區進、出口的邊界閥多,巡檢又不到位,時常會有被開啟的情形,造成小區的產銷差率突然增高,對于安裝了遠傳系統DMA分區計量小區可通過小區瞬時流量變化及時發現問題,而對于那些未裝遠傳,靠人工定期抄表的DMA分區計量小區就很難及時發現。
2.3總分表差數據可信度差
由于,DMA小區的監控總表跟商戶、居民分表均未裝遠傳,完全靠每月抄見的總、分表水量來評價,就難免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抄表質量直接決定著產銷差率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抄表質量越高,總分表差可信度越高;反之,總分表差可信度就差。周所周知,小區抄表入戶難,圈壓埋占多,加上抄表員責任心差、質量監督、跟蹤不到位,估抄、漏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總分表差數據可信度不高。倘若直接應用總分表差,而不對夜間最小流量核實,就可能走去誤區。
2.4表具選型不合理
眾所周知,DMA分區計量小區很多監控總表都是原施工表或總表轉為監控表,而不是根據小區規模、用戶水量設計、加裝的計量儀表,這就導致表具選型、口徑不合理,計量誤差偏大。另外,就是為了監控數據準確、提高計量精度,把原有機械水表更換為計量精度更高的電磁、超聲波流量計,而內部貿易結算水表卻更換不及時。由此,造成了表具上的計量誤差偏大,影響到了DMA產銷差率變化。
2.5改變抄表周期、績效
以往DMA小區漏損治理不是真正意義上漏損治理,而是以治漏為主。一旦實行系統化漏損治理,就不是單純檢漏部門的事情,牽扯和涉及到營業,稽查,搶修等多個部門的綜合配合??梢哉f,牽一發動全身,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打亂的就是抄表周期、頻率。其次,計件工資績效、激勵機制的改變。最后,就是無形增大抄表強度、抄表質量的管控。如果,營銷部門抵觸,DMA小區漏損治理工作很難推進。這是很多單位DMA小區漏損治理不能落地、推進的最大難題。
3. DMA漏損治理思路、方法及步驟
DMA小區漏損治理其實就是系統漏損治理,只不過治理區域、范圍從大變小而已,但治理思路、方法、程序、流程上有很多相近之處,唯一不同的就是小區管網結構復雜,供水方式多樣,管網圖紙、設施、閥門等缺失嚴重,導致治理的難度增加。只有把工況條件與漏損治理方法、難度系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對癥下藥,因癥施法。
3.1 DMA小區漏損治理原則
DMA小區漏損治理相當復雜,繁瑣,加上受各種因素、制約條件的影響,漏損治理的難度還是蠻大的。為了保障DMA小區漏損治理效果,在漏損治理時要堅持以下幾點的原則:①.監控總表選型合理、狀態良好,保障計量準確、可靠;②.對應關系清晰原則。DMA分區計量小區的邊界、范圍、樓宇、用戶關系清晰,確保小區總表監控范圍與實際完全相符;③. 水表運行狀態良好,杜絕表停、快慢、表黑、銹蝕以及壓占、堆淹埋情況發生;④.抄表質量100%原則,確保小區所有商鋪、店面、居民水表抄見率、抄表準確性100%;⑤.供、售水量截取時間統一,盡量縮小時間周期引起的產銷差變化;⑥.檢、修、改、換、控一體化控制原則,綜合施策、科學有序推進小區漏損治理。
總之,只有嚴格遵循以上幾條原則,按照統一標準和規范統計,才能保障漏損數據可靠性和準確性,才能為DMA小區漏損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據,否則就會誤導降差人員。
3.2 DMA漏損治理方法
DMA小區漏損治理的方法與思路是基于DMA分區計量小區的特點,基礎條件,供水方式以及遠傳情況,結合各地DMA小區的復雜程度,制定科學、合理的漏損治理思路和方法。根據DMA小區整體漏損治理的需求,漏損治理經驗,衍生出了總分表差、夜間最小流量、瞬時流量綜合漏損治理思路。具體漏損治理思路如下:
①.總分表差治理思路
對于加裝或未能加裝遠傳的DMA分區計量小區,通過每周、每月抄見的監控總表與小區居民、商業的分表總量之差,分析和評價小區的總分表差。然后,通過檢漏、更換計量儀表、改造管網、壓力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把漏損控制在設定范圍之內。至于漏損治理的目標設定在10%之內,還是更高的指標,要根據小區規模、復雜程度、治理難度來決定。
②.夜間最小流量治理思路
通過遠傳監控或夜間人工抄表采集的夜間02:00-04:00之間最小流量,分析和評價DMA小區最小泄漏水平。通過管網檢漏、維修、戶改以及局部管網改造把夜間最小流量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夜間最小流量治理思路更多是控制管網物理漏損,而非商業漏損。
③.瞬時流量治理思路
瞬時流量治理思路僅滿足加裝了遠傳系統的DMA分區計量小區,通過實時監測DMA小區流量變化、突發、異常流量,分析DMA小區的管網爆管、浮球閥、邊界閥開啟以及消防水箱私用補水的。
總之,DMA小區漏損治理思路不能靠單一方法、思路去治理,而應結合DMA小區的實際現狀、復雜程度、治理難度綜合施策,方可把漏損治理下來。
3.3 DMA小區漏損治理思路
鑒于,DMA小區漏損治理不是慣性思維理解的檢漏,而是一種系統、科學的漏損治理體系。因此,DMA小區漏損治理應制定嚴謹、科學的治理流程和步驟,避免顧此失彼、盲目治理,讓漏損治理人員誤入歧途。DMA小區漏損治理思路:①.確定邊界、范圍。通過關閘閉水確定小區的邊界、范圍,進、出口數量、監控表覆蓋的區域;②.梳理對應關系。梳理對應關系既要梳理監控總表與分表,小區物業總表與商鋪之間,消防總表與泵房、水箱,小區-樓棟-單元-樓層-門號之間對應關系;③審計、評估總分差可信度。根據小區抄表明細,結合歷史數據、表具狀態、水量數據綜合分析、挖掘存在的估抄、漏抄、自報、換表、遺失、底碼調整等涉及影響售水量用戶;④現場復核、檢查?,F場復核、檢查數據異常的用戶、表具狀態;⑤規范抄表、更換表具。對抄表異常的,遺漏的強化抄表質量,立規矩、定標準;同時對表具存在表停、表慢、壓占、被埋等進行更換、清理;⑥夜間抄表,主動檢漏。夜間采集小區夜間最小流量,分析和判斷小區管網泄漏情況,然后積極主動檢漏,修復;⑦戶改或局部改觀。根據管網老化程度,檢漏難度提出戶改,壓控或局部管網改造計劃;⑧評價總分表差治理成效。只有按照以上思路治理小區漏損,才能科學、有序推進小區漏損治理。
4.DMA漏損治理案例
4.1 DMA概況
DMA計量小區擁有用戶2500戶,樓棟95棟小高層,小區直供、二次供水并存,邊界范圍基本清晰,表具老化嚴重、銹蝕、故障情況多,且戶內、戶外、總表結算混合,產權變更戶多,商鋪約105戶,幼兒園、公廁、垃圾站、小學等配套設施齊全。該小區一路進水,總表監控且無遠傳,抄表為人工抄表方式,多個抄表員抄,受抄表質量影響很大。該小區月平均供水量59750m3、售水量35910 m3、總分差量23840 m3,平均漏損率為39.88%,最高時50.13%。
4.2漏損治理過程
鑒于,DMA小區缺少遠傳系統,靠總分表差統計周期又長,不能及時通過夜間最小流量驗證、核實DMA小區總分差是什么問題導致的總分差高,這給漏損治理工作帶了很大的困難和麻煩。既要夜間抄表采集最小流量,又要根據每月抄表統計總分表差,還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小區漏損治理的任務和指標,真的很不容易。為了把DMA小區漏損治理過程闡述清楚,在這里以DMA計量小區實案進行解析。
①.檢查小區邊界、范圍
現場實際勘察,調查DMA小區邊界、范圍,檢查小區進出口數量、流量計,邊界隔離閥開閉狀態,必要時可通過夜間閉水試驗、確定小區的邊界、范圍;
②.梳理小區對應關系
小區邊界范圍有時候很難一次性確定。所有,常常會出現小區總分表差為負值或總分表差很大的情形。因此,梳理小區對應關系清晰與否對小區漏損治理是十分關鍵。對應關系不清楚,小區總分表差就不可信,就無法分析和判斷小區漏損治理的方向和目標。另外,小區內部物業總表與商鋪,二級監控與樓宇對應關系都要搞清楚,這樣才能為小區漏損治理奠定堅實基礎。 ③評估總分表差可信度
根據營業系統中調閱的抄表明細,結合歷史抄見水量,性質、表具狀態、換表記錄、次數等綜合分析和挖掘營銷抄表存在的估抄、漏抄、0水量、故障表具,抄碼異常的情況,然后現場調查、核實,評估。定性、定量分析總分表差存在異常水量,并修正總分表差數據。
④更換故障水表,清理掩埋
根據抄表員反饋的表具現狀,結合現場調查情況,制定了表具更換的計劃,重點對銹蝕、老化、表停、發黑、卡鈍、超年限服役、表位不合理、安裝不規范的水表更換,提高計量的精度和準確性,減少計量誤差的影響。同時,對小區內存在堆掩埋、壓占水表集中清理,從源頭上減少估抄和漏抄,提高抄見率。通過以上一系列措施,為減少商業漏損奠定了基礎。
⑤.治理小區違章用水
由于,DMA小區屬于老舊小區,之前并未裝單獨的綠化表,但小區的清潔取水點卻很多。于是,漏損治理部門組織稽查、營銷、物業等部門對DMA小區內取水點關閘試水,檢查、梳理是否是在物業總表后計量繳費。結果發現這些取水點并未經過物業總表計量,而是從表前私接管道取水,屬于典型的違章用水行為。另外,在治理違章用水過程中,還發現物業私自用生活水管給屋頂消防水箱補水且不計量。針對這些違章用水問題,漏損治理人員通過截斷管道,加裝計量儀表給予處理。
⑥組織夜間抄表
鑒于,小區監控總表尚未加裝遠傳系統,無法實時知曉夜間最小流量變化情況。漏損治理部門組織營銷、檢漏人員在02:00~04:00對小區監控總表、二級監控表、商鋪和室外居民水表進行了持續1周時間的夜間抄表。同時,并按照拓撲關系,逐級繪制了小區水平衡圖,逐級分析、評價小區管網泄漏情況。
⑦.開展積極主動檢漏
根據評價小區管網漏損情況,檢漏人員利用塑料管相關儀AQTM2、檢漏儀AQ550+,噪音記錄儀ZS820等檢漏設備對一、二級監控表、二級監控到用戶之間的管網巡檢、查漏和監控。通過檢漏發現暗漏3處,閥門泄漏1處、公廁馬桶滲漏1處。漏點修復完畢后,夜間最小流量下降并不明顯。于是,又通過夜間分步閉閥繼續查找泄漏線索,最終鎖定1個暗漏量約為5 m3/h的暗漏,修復完畢夜間最小流量從之前11m3/h下降至6m3/h。
⑧.戶改、管網改造
對于管網老化嚴重,反彈頻繁的小區,提請戶改或局部管網改造計劃,列入未來小區漏損治理的長遠規劃,為徹底治理小區漏損提供依據。
4.3 DMA成果與經驗
通過更換故障、走慢、銹蝕嚴重的計量儀表,加強檢漏,梳理小區內部物業總表與商鋪的對應關系,提高抄表質量,強化質檢,小區漏損治理還是取得很好成效,漏損率從之前50.13%下降至15.42%。由于,小區規模大,抄表時間周期長,加上少量戶內表,漏損治理成效未能完全達標,,但仍值得學習和借鑒價值。
②.經驗
從DMA分區計量小區漏損治理過程看,還是走了很多彎路,經歷了很多挫折。首先,小區邊界、范圍不夠清晰,特別是物業總表與商鋪對應關系不清楚,存在私接情況;其次,小區管網老化嚴重,閥門缺失,檢漏難度相當大;再其次,就是小區室外、室內表并存、且有5棟總表有卡、鈍的情況;最后,更換、維修難,物業不配合,小區缺少遠程監控表,夜間抄表工作強大,導致治理周期拉長。當然,還有抄表員不敬業,不盡責,有估抄、漏抄現象??傊?,DMA小區漏損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精心謀劃,有序推進才能把漏損治理下來。
5.結論
總之,DMA小區的漏損治理工作繁瑣復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受抄表、計量、檢漏、違章用水、績效、激勵機制等方方面面的影響,還受小區規模、工況條件,管線復雜程度,物業配合力度以及抄表時間周期、質量的影響。因此,只有將檢修、換改、績效、測評一體化綜合治理,對癥施策,才能把DMA小區漏損治理工作落實到位。盡管,DMA小區漏損治理難度很大,周期長,且單個小區對漏損治理貢獻率小,但隨著漏損治理精細化工作的推進,必將成為未來漏損治理的趨勢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