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云水資源評估研究與利用示范”項目召開第一課題“云水資源評估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研究成果專家咨詢會。該項目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牽頭承擔,來自該研究院以及復旦大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北京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湖北省氣象局和陜西省氣象局等各課題和專題承擔單位的學術骨干參加會議。
專家組聽取了項目首席周毓荃關于項目總體實施概況和第一課題所取得的進展和主要成果匯報。5年來,第一課題基于大氣水循環過程和大氣水分收支平衡,不斷完善了云水資源的評估理論方法,完整提出云水資源及其相關物理量的定義和計算式;研究攻克了三維云場診斷和模式長時序模擬等關鍵技術,建立基于觀測資料分析和中尺度云分辨模式的云水資源診斷和數值兩套評估方法;評估得到全球、中國和區域不同時段、不同精度的三套云水資源數據集;揭示了云水資源的特性,獲得中國和不同區域及全球云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征及變化規律的認識;科學提出了云水資源空-陸耦合開發利用原理方法。
該項目創建的“特定目標區的云水資源耦合開發技術體系”在多次重大活動和應急保障中得到應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數十篇高質量論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一項、完成專著一部。
專家組認為,該課題建立的云水資源評估理論、方法和結果,對深入理解大氣水循環過程中云的作用,認識中國和全球不同地區的云水資源特性、提出云水資源的精細開發和耦合利用方案、科學指導人工影響天氣精準作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