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滋滋——”,伴著焊接聲和飛濺的火花,一條狀如魚鱗的焊縫逐漸形成。記者從市自來水集團了解到,近日,在石景山區供水管網完善一期工程施工現場,市自來水集團首次在供水管道施工作業中應用“焊接機器人”。這項技術由市自來水集團禹通公司與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共同研發,工作效率較傳統焊接工藝提高了3倍,一次焊接合格率近100%。

在施工現場,一名工作人員熟練地在供水管道外壁安裝了一圈鋼制導軌,再將自動焊接設備固定在導軌上,然后在一旁的便攜式移動工作站控制屏上輸入管線材質、口徑大小等數據,然后戴上防護鏡,拿起操控器,啟動焊接設備進行作業。只見焊接設備的機械臂緊緊“握”住焊槍,依照指令上下調節,左右移動,而底座部分則緊緊“咬”住導軌勻速前進。

據介紹,此次投入使用的“焊接機器人”又稱鋼制給水管道自動焊接設備,由市自來水集團禹通公司與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歷時4年共同研發制成。該設備完成直徑1米的管道焊接作業僅需半個多小時時間,而傳統人工作業方式,要完成同樣的作業任務則需要2個小時左右。算下來,機器人比人工快3倍。
“自動焊接工藝的焊縫間距一致、波紋平滑,直觀反映了焊接質量的穩定可靠。”市自來水集團禹通公司技術科工作人員吳俊峰指著一條焊接好的焊縫介紹,傳統的人工焊接易受現場作業環境和人員工作狀態影響,可能會造成焊接質量波動,“而自動焊接則可以保證焊接質量始終如一。”

此外,簡單易操作也是自動焊接設備的一大特點。吳俊峰說:“使用自動焊接設備,哪怕沒有焊接基礎的人,經過兩三周培訓,也可以焊出美觀合格的焊縫,但如果是傳統人工焊接方式,要達到同等水平,焊工往往需要培養幾年時間。”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焊接機器人”技術的精準度和可靠性,市自來水集團和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幾經篩選確定焊絲種類,反復試驗調整工藝參數,并根據供水管線管徑規格多的特點研發柔性鋼制導軌。通過施工現場試焊,廠區模擬焊接試驗和夏、冬兩季極端溫度工況試驗等多種測試,不斷優化工作流程,為技術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
市自來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自動焊接設備已經可以廣泛應用于直徑800至2200毫米的供水管道焊接施工,可大大提高施工作業效率,為市自來水集團高效推進供水管網重點工程建設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