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東升水廠藻類去除中試基地
藻類的過渡繁殖影響供水在珠三角供水行業逐漸成為熱點問題,中山供水行業也日益受到藻類的威脅。
2011年8月,中山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南頭供水有限公司、東鳳供水有限公司曾先后出現濾池反沖洗次數增加,均系源水藻類污染所致。同期周邊的珠海水司供水也受同樣藻體困擾。
為了徹底解決藻類影響供水問題,2013年初中山公用水務啟動了藻類去除中試試驗,擬通過新型氣浮——沉淀工藝實現對藻類的有效去除,氣浮工藝在不破壞藻細胞的情況下對微囊藻毒素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達到80%左右,同時氣浮工藝能很好地解決預加氯除藻生成的消毒副產物、藻毒素問題,而且該項工藝具有設備簡單,投資小,運行成本低等優點。
本中試試驗選定源水藻類含量較高的東升水廠作為試驗研究基地。試驗通過與東升現有水處理工藝進行對比,擬確定能夠提高現有工藝處理藻類效果的混凝劑、助凝劑,能夠很好處理藻類含量較高的工藝形式:新型氣浮-沉淀工藝研究對東升源水中藻類的去除效果,同時研究對原水中色度、濁度、氨氮、鐵錳、CODMn等的去除效果。
經過2013年5月份的初步運行,中試試驗獲得了初步數據和試驗效果,希望通過此次中試試驗為中山公用水務解決藻類影響供水難題,同時能對如何強化常規水廠工藝處理提供精確數據和處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