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檢漏作業法在DMA分區計量漏控中的應用(左峰1,張俊杰1)(1 太原供水管網檢測有限公司,南京;1北京沃爾斯新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摘要:隨著DMA分區計量小區廣泛的推廣和應用,檢漏指標和檢漏績效的健全和完善,對檢漏作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帶來是檢漏難度、檢漏強度劇增。為了滿足日益降損的需求,就須改變傳統的、原始的檢漏方式和作業方法。只有,根據DMA小區的工況條件,復雜程度,管材屬性,裝備性能和應用條件以及檢漏指標、績效,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分類檢漏作業施法才滿足高水平、高標準的檢漏需求。
關鍵詞:分類作業法、工況環境、音聽法、相關法、噪聲記錄法、分步閉閥、流量測量法;
1.研究背景
隨著DMA分區計量小區的廣泛推廣和應用,檢漏作業體系隨之產生了改變。不論是檢漏績效、考核指標,還是檢漏的難度、強度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另外,PE、UPVC等波疏性管材在DMA小區中大批量的應用,無形之中也增加了檢漏作業難度,給漏損控制工作帶了很大的困擾。績效變了、指標變了,檢漏的思路、作業的方法也要隨之改變。否則,很難滿足當前DMA分區計量小區的檢漏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和研究新的檢漏思路和作業方法,以滿足越來越高的檢漏需求。
2 DMA檢漏難題
DMA計量小區與市政管網檢漏有著很大區別,不管從檢漏方式,作業方法,還是績效測評,指標考核都發生了改變,量化了檢漏指標。這就要求檢漏思想、理念要跟上,檢漏方法要改進。由于,DMA小區的管材屬性復雜,種類繁多,工況復雜、資料殘缺不全,加上直供、二次加壓、蓄水箱設施,檢漏難度很大。只有系統檢漏作業,才能滿足其需求。
2.1新工藝、材料應用
從DMA分區計量小區的管材屬性看,PE、PVC管比重很高,占比幾乎達到60%以上。而這些管材都屬于波疏性管材,對聲音衰減很快,聲音探測的難度很大。盡管,聲音探測技術可以解決80%以上的暗漏,但對于聲音衰減快的PE、PVC、PPR、鋼塑管以及延展性好球墨鑄鐵管的檢漏卻異常困難。因此,傳統的檢漏技術、方法和裝備已不能滿足檢漏作業的需求。另外,就是PE、PVC管不導磁,不導電,管線探測的難度很大。這些不利于因素都給DMA分區計量小區的漏損控制工作造成了困難。
2.2 檢漏需求改變
如今,隨著產銷差控制力度的加大,檢漏需求發生了本質改變。之前是為了檢漏而檢漏,指標不量化,激勵跟不上,兌現不及時,加上裝備簡單,缺少監督手段和措施,檢漏工作的實效性難以顯現。真檢還是假檢,根本無從得知。如今有了DMA分區計量系統,是為了降差而檢漏,檢漏與指標捆綁,檢多少由系統說了算。隨著以夜間最小流量為考核指標體系健全和完善,被動檢漏與主動檢漏進入了分水嶺階段,檢漏體系發生了本質上的轉變。倘若,檢出暗漏量即最小流量不達標則不予驗收,績效測評時也受影響。如今,檢漏要求提高了,檢漏思路、方法、還沿用老一套,老觀念顯然是不行的。這就要求檢漏思路、方法要改變,檢漏設備和技能要跟上,才能滿足實際檢漏的需求。
2.3檢漏裝備落后
隨著檢漏要求、檢漏標準提高了,對檢漏能力、水平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檢漏方式的改變,首先要從檢漏方法和思想上改變。其次,檢漏裝備上要更新;最后,就是檢漏作業體系要改變,跟上DMA分區計量檢漏測評的需求。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檢漏裝備老化,檢漏方法陳舊,單一,跟不上DMA分區計量檢漏的需求。眾所周知,隨著DMA分區計量小區推廣,檢漏績效、驗收指標,激勵機制,作業體系都發生了改變,檢漏難度、壓力很大。倘若,還是用傳統的檢漏思路,檢漏方法根本無法滿足
3分類檢漏作業法
3.1 分類檢漏作業法概念
分類檢漏作業法是根據DMA小區的管網現狀、工況條件、環境噪聲以及管材、壓力、埋深、距離、管徑等工況條件,結合檢漏方法的原理、性能、適用條件及檢漏指標,難度系數,科學,合理地的選擇檢漏作業方法,以實現分類施法的目的,從而實現最佳的檢漏成效。其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挖掘檢漏方法的潛力,發揮檢漏方法、檢漏裝備的作用,滿足各種復雜工況條件的檢漏需求。只有把工況條件與檢漏方法、難度系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對癥下藥,因癥施法。
3.2分類檢漏作業法原則
基于管網設施,工況條件復雜性、多樣性,反彈和隨機性,單一檢漏作業法是很難滿足各種工況環境和條件的需求。為了保障分類檢漏作業法最大發揮最佳的效用,在采用分類檢漏作業法作業時,要堅持以下幾點的原則:①工況條件和環境深入分析,按照管徑、管材、閥門間距、埋設深度、壓力等級等細化工況條件;②根據工況條件,結合檢漏作業方法和設備性能,應用條件,科學、合理的選擇與工況相匹配的檢漏作業法;③工況苛刻、難以滿足測試條件的,根據工況環境和條件為檢漏方法創造條件,如開挖測點,加壓或關閥、調節閥門增壓;; ④堅持兩種以上檢漏作業法相互校準,確保檢漏精度。
3.3 檢漏分類作業法的思路
分類檢漏作業法的作業思路是根據管材、管徑、壓力、閥門間距等工況環境,結合各種檢漏方法應用條件,科學、合理的選擇檢漏作業法,配備檢漏裝備,以達到檢漏作業的要求。實際上,現在檢漏作業走入一個誤區,總以為某一種方法或裝備滿足所有檢漏的需求。很顯然,這是極其錯誤的。只有,分類作業,合理施法才能保障檢漏的效果。為了能清楚的描述分類檢漏作業法是如何結合工況環境,設備性能科學、合理地選擇檢漏作業方法,在這里通過分類檢漏作業法對照的圖表方式進行詳細闡述。分類檢漏作業對照表如下圖。
分類檢漏作業法對照表

通過分類檢漏作業法的對照表,可以根據工況條件,檢測環境,管材屬性,閥門間距等因素,科學、合理選擇檢漏作業方法。分類檢漏作業法不是簡單一種檢漏方法,而是根據實際的工況條件綜合作業的一種方法。對于條件不滿足,可通過創造條件,改變作業環境來滿足檢漏作業方法。
4.DMA案例分析
4. 1 DMA概況
DMA分區計量小區擁有用戶1200戶,樓層多為高層,管線除了直供水管線(1到6層)、還有二次加壓管線(中壓:7層到12層,高壓:13層到18層;),而且是環狀管網。小區管材質以PVC、鑄鐵為主,鋪設年限不長。該DMA小區的夜間最小流量為14.4m3/h,日平均小時流量為21.2 m3/h,最小流量百分比為68%。從以往積累的DMA分區計量小區漏點大小評價經驗,初步判斷該DMA小區有大漏存在。鑒于,DMA小區漏損評價標準為<3 m3/h才能達標驗收,因此,只有采取分類檢漏作業法才能完成指標。
4.2分類檢漏作業
鑒于,DMA分區計量小區漏損控制的難度,管材的特殊性,管線的復雜性,在DMA小區漏控中常常會采用了分類檢漏作業法。為了闡述清楚,分類檢漏作業法如何在DMA分區計量小區漏損控制中應用,在這里以實際DMA計量小區為案例進行逐一解析。
1.閥栓調查
首先,檢漏人員根據管網布局和掌握有關資料,采取閥栓聽音法,對DMA分區計量小區內的所有閥門、消防栓逐一進行閥栓聽音,檢測是否有聲音異常。同時,結合環境調查法對DMA分區計量小區的雨水井、電力、通訊的電纜井、污水井打開調查,檢查井內是否清水流淌,尋找泄漏線索。調查結果是未發現任何直供水管線有任何異常。
2.噪音監控
由于,人耳很難聽測到噪聲分貝10dB以下的噪聲,且DMA小區管材絕大數據管材是PVC管材,難免小的滲漏是聽測不到。為此,檢漏人員決定采用噪音記錄法即噪聲記錄預警定位系統ZS820尋找泄漏線索。檢漏人員根據管網布局和圖紙,布控了幾十個噪音記錄儀,實時監測夜間02:00~04:00的泄漏噪聲。結果顯示只有兩個探頭報警(見布控圖),一個是進泵房閥門位置,一個為2棟的中壓進水閥,通過報警數據進分析、處理仍未發現漏點位置。

至此,泄漏線索又中斷了。到底是噪聲記錄儀誤報,還是有不明分支管線引起的噪聲記錄儀報警,仍然是個謎。
3.分步閉閥
為了進一步搞清楚問題好泄漏的原因,決定進行閉水實驗。由于,DMA分區計量小區直供水管線為環狀管網,因此,首先關閉循環控制閥①切斷環路,把管網變為樹狀或支狀管網。然后依次關閉②③④⑤…,并抄錄水表讀數,當關閉到閥門⑦位置,抄表讀數發生變化,夜間最小流量從14.4m3/h下降到2.4m3/h。再閉掉閥門⑧水表讀數與閉掉閥門⑦讀數一樣。說明泄漏在⑦和⑧之間直供給加壓泵的管線或泵后中、高壓管線有泄漏異常,這與噪聲記錄儀報警信息恰好互相驗證,線索一致。
分步閉閥水表讀數記錄表如下:
表格1 閉水試驗數據

根據分步閉閥試驗的結果,檢漏人員使用交叉相關法定位漏點位置,經過噪聲相關儀對進泵房的管線相關測試,結果顯示直供管線無泄漏異常。由此,可以肯定的判斷是加壓泵后中、高壓管線有異常,但具體是中壓,還是高壓仍需要進一步核實。


6.交叉相關和地面聽音法,定位漏點檢漏技術人員找到了1期進2期的水管閥門H,對該進行閥栓聽音,發現該閥門泄漏噪聲很明顯。為了驗證M閥門與H閥門為同一管線,我們關閉閥門M,10分鐘后聽測H閥門無漏水聲音且2期中壓停水,終于把問題搞清楚了。于是,采取噪聲相關法即大口徑、塑料管相關儀AQUASCAN TM2對M和H閥門之間管線相關定位,然后,利用智能數字檢漏儀AQ550 即地面音聽法進行校準,確定出漏點位置,開挖修復后夜間最小流量降至1.3m3/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