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由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縣鎮工作委員會主持制定的《南方居民住宅區供水系統抗寒防凍技術導則》,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開了第三次專題研討會。
這一《導則》的制定,有其特定的背景。2016年冬,我國南方地區,包括上海、浙江、安徽、江蘇、江西和云南等多地,遭遇30多年來最強的寒潮。個別嚴重的區域,氣溫達到了歷史罕見的零下15度。突如其來的嚴寒,讓這些幾乎沒有任何防寒措施的南方區域,公共供水設施受到了嚴重的摧殘。不少市、縣的供水管道、水表凍脹、爆裂;眾多小區的水箱被全部冰凍……人民群眾受到停水、斷水的困擾,直接影響著百姓正常生活和社會穩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怎樣解決南方區域的冬季防寒問題?不容回避。2016年的極度嚴寒,雖是偶發不常見,但當時供水企業手忙腳亂、措手不及的窘狀則不容重演。
今年6月11日,由中國水協縣鎮委組織,在上海召開了中國水協團體標準《居民小區供水管道和附屬設施防寒抗凍技術指南》第一次專題研討會。此前,萬朗水務與上海市供水處、上海城投、南方水中心、同濟大學等組成聯合課題組,對上海市供水設施防寒抗凍狀況進行細致調研,查閱了國內外的大量相關文獻,編制出了《上海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技術標準防凍保溫細則》。
第一次專題研討會參加單位有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南方水中心、中科院生態中心、上海水協、供水調度中心、供水分公司、同濟大學、萬朗水務等,同時,也有來自全國部分縣鎮供水企業和設備生產廠家的專家代表。會議啟動中國水協團體標準《居民小區供水管道和附屬設施防寒抗凍技術指南》的編制工作,大家深入交換了對《指南》編寫的意見和建議。討論的內容涉及供水領域設置防寒、保溫措施規劃設計、管理問題、宣傳應急聯動等內容。在總體框架上,體現了應對防寒抗凍難題的全過程管理和全員參與的解決思路,通過技術標準的提升,從硬件著手采取措施,提高設施和設備抗寒防凍能力,最終提高居民小區供水管道和附屬設施的安全可靠性。
8月10日,由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縣鎮工作委員會與相關供排水企業組織的《居民住宅區供水設施防寒抗凍技術指南》技術、設備團體標準第二次專題討論會在杭州召開。會議針對5月份《居民住宅區供水設施防寒抗凍技術指南》上海專題會議上,各專家提出的南方冬季居民住宅區供水設施防寒抗凍技術設備的選型標準和修改意見,進行采納和完善,并再次聽取和征求各方建議。此次會議邀請了深圳市拓安信計控儀表有限公司、唐山匯中儀表公司、杭州競達電子有限公司和河北建投寶塑管業有限公司等涉水生產廠家參加會議,并根據自己企業的生產特點,發表了各自觀點。
在深圳召開的第三次專題調研會是在前兩次會議的基礎上,對有關文稿進行最后修訂完善的一次會議。
研討會首先由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舒詩湖博士進行主旨發言。他首先對文稿名稱確定為《南方居民住宅區供水系統抗寒防凍技術導則》,進行了說明。同時,結合前兩次會議上各專家和設備廠家代表提出的修改建議,逐條進行匯總說明。
在總結發言中,霍奎主任首先代表中國水協縣鎮委和與會人員對舒詩湖博士和專家團隊,在《南方居民住宅區供水系統抗寒防凍技術導則》團體標準的起草與修改過程中,做出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謝;對各設備生產廠家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分享了各自在在防寒抗凍技術研究成果和生產使用經驗,給予高度認可;同時,希望與會人員繼續努力,最后確定完善相關內容,使其在提升南方冬季供水設施防寒抗凍能力方面早日發揮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