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傳統的管網漏損控制工作主要依靠采用聲波技術進行檢漏,這種方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發揮了顯著的成效,但從過程和方式來看,這種方法屬于被動式的漏損控制方法,對漏水點不能做到及時發現,而這就會造成泄露時間延長和水損增大。同時,隨著供水管網的不斷擴大,人工檢漏的盲目性愈發明顯,不僅工作效率較低,而且也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費。在這種情況下,DMA 分區管理方法的引入使得上述問題的解決迎來了曙光。
DMA分區管理的定義
DMA(獨立計量區域)是通過截斷管段或關閉管段上閥門的方法,將管網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并在每個區域的進水管和出水管上安裝流量計,從而實現對各個區域入流量與出流量的監測。DMA管理的關鍵原理是在一個劃定的區域,利用夜間最小流量分析來確定泄漏水平。DMA的建立能夠主動確定區域的泄漏水平,并指導檢漏人員優化檢漏順序,同時通過監測DMA的流量,可以識別是否有新的漏點存在,由于管網泄漏是動態的,如果在泄露之初就得到控制,泄漏可以大幅減少;如果沒有持續的泄漏控制,泄露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增大。因此,DMA管理被視為在供水管網中減少和維持泄漏水平的有效方法。
DMA涉及的管理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件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對于物理漏損控制,GIS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有了完善的GIS很多業務應用才能在這上面擴展出來,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系統對它進行持續跟蹤,那么會產生管道破損、管道破除以及違章用水等等情況,通過GIS持續跟蹤進行妥善的管理。第二塊是對DMA區域的質量比對。遠傳表相關的管理系統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每一部分又分別具有一套系統,包含無線遠傳水表、樓棟集中器、小區中心集中器、智能抄表網絡系統軟件、管理計算機DMA用戶配對系統,將這些系統合理設計、分配、搭建組合應用于DMA分析管理系統成為一層重要的系統層級。此外,還有現場管理系統與檢漏巡檢系統,依據情況而定。

DMA檢漏管理優勢
① 及時發現突發漏點
極大地縮短發現漏水的時間和區域,實現漏點快速定位總的漏水時間,可以劃分為三個區間,分別稱為發現、定位和修復。修復時間是指漏水點一旦被精準定位后完成修復一般所用的時間,包括策劃以及依法向城建管理部門申請開挖時間。總漏水量=單位時間泄漏量*漏水發生的時間。實施DMA管理可快速發現漏水存在的區域,縮短發現漏水的時間。指導檢漏人員的漏水檢測工作,做到有目的、有重點的進行漏水檢測。
② 依據在線監測水損數據,不斷設定新的水損控制目標
由于DMA是實時在線水損監測控制系統,所以,可以不斷根據新的水損水平,設置和調整控制水損的目標,這樣就能有計劃,有步驟地達到企業或國家要求的水損控制水平,在過去這點是做不到的。
③ 無漏DMA區域不再浪費檢漏人工,利于DMA建立常設自動控制壓力管理
降低和維持低的泄漏水平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壓力控制管理。把水網分隔成DMA,為建立常設的壓力控制系統創造了條件。降低壓力就可以減少泄漏水平,降低各個跑水點的流速,減少年度管網爆管次數,甚至可以達到零爆管。

DMA水量分析
① 了解DMA中GIS信息,GIS在DMA的應用中可以提供的信息有DMA供水范圍、管網排布(確保封閉)、考核表安裝位置、二供泵房位置及個數、樓棟層高及門洞數量等信息等。
② 了解DMA供水信息,DMA供水信息中我們需要注意標準是考核表對應關系準確;數據連續性、準確性。掌握動態數據如DMA供水量變化情況、DMA夜間流量變化情況以及DMA二次供水曲線。這幾部分內容是分析供水信息的關鍵。
③ 核對DMA配對信息(結合GIS),核對居民用戶配對情況,非居民用戶配對情況、居民單耗以及非居民抄碼質量。
④ DMA綜合分析,做DMA綜合分析的前提條件是:DMA面繪制正確、考核表的安裝位置準確、DMA處于封閉狀態、設備對應關系正確、設備運行正常且得出的數據連貫有效、配對有效。
根據不同用戶選擇不同屬性,進行權重分配、打分。對于超齡表、倒裝表等水量突變的情況的表進行優先級排序。在以上前提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根據打分的結果綜合判斷需要現場核查的內容。對于物理漏損,核查內容為夜間流量突變/異變;表現漏損方面的核查內容包含超齡表、倒裝表、換表前后水量異常、高/低及異常用水、無表用水;二次供水中核查內容是供水曲線異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