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縱觀儀器產業,充分借助政策、技術、質量標準等手段,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顯然取得不少成效。我國科技創新的整體能力顯著提升,意味著我國科技發展站上全新的歷史起點。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縱觀儀器產業,充分借助政策、技術、質量標準等手段,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顯然取得不少成效。我國科技創新的整體能力顯著提升,意味著我國科技發展站上全新的歷史起點。
2017是“十三五”建設攻堅年,我國各項創新規劃也紛紛落地實施,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等一系列戰略部署和政策規劃均指向科技創新。為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適應新形勢要求,國家科技計劃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可以發現,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自2014年底全面啟動以來,已取得階段性進展,成效初顯。如何進一步推進科技領域的“放”“管”“服”改革,為創新活動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公共服務是科技部等部門工作探索的重點。
近日,繼沈陽科技局斥資8.7億元用于國家各類科技計劃資金之后,財政部聯合科技部印發《國家科技計劃及專項資金后補助管理規定》。公告顯示,對“CT探測器及核心部件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等26個國家科技計劃后補助項目驗收結果及后補助資金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18年1月3日至2018年1月10日。
從公告中得知,醫療器械企業及相關項目是本批次國家科技計劃后補助的項目。其中,CT探測器及核心部件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通用型16排全身CT探測器系統開發和測試、移動式磁共振影像系統的開發、激光共聚焦與CCD視頻復合成像內鏡及核心部件研發、戰略性新興醫療器械產業關鍵技術標準研究補助項目金額較大。綜合來看,在國家科技計劃的參與方面,實際上一直是開放的。大學院所、科研企業等憑借雄厚的學術積累在申報方面有一些技術方面的優勢。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產學研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愈來愈多的中小企業開始廣泛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相信以后會有更多的中小企業和融資企業,能夠參與到科技計劃的研發當中。
隨著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科研條件加速改進,與此同時,國家創新體系和科技創新基地實現深度調整。可以看到,強勁的中國正綻放著無與倫比的創新實力,一個屬于創新的時代正在熠熠生輝。憧憬未來,我國還應持續走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方向,緊跟國家創新步伐,加快科研成果研發速度,傾心打造一個世界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