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脫鹽水;是指水中鹽類(主要是溶于水的強電解質)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10.0μs/cm,電阻率(25℃)0.1--1000000Ω.cm,含鹽量為1.5mg/L。
24、純水;是指水中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如SiO2、C02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0.1μs/cm,電阻率1.0--1000000Ω.cm。含鹽量<1mg/l。
25、超純水;是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同時不離解的氣體、膠體以及有機物質(包括細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O.1—0.055μs/cm,電阻率(25℃)>10×1000000Ω.cm,含鹽量<0.1mg/l。理想純水(理論上)電導率為0.05μs/cm,電阻率(25℃)為18.3×1000000μs/cm。
26、除氧水;也稱脫氧水,脫除水中的溶解氧,一般用于鍋爐用水。
27、離子交換;利用離子交換劑中的可交換基團與溶液中各種離子間的離子交換能力的不同來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
28、陽樹脂;具有酸性基團。在水溶液中酸性基團可以電離生成H+,可以與水中陽離子進行離子交換。
29、陰樹脂;含有堿性基團他們在水溶液中電離并與陰離子進行離子交換。
30、惰性樹脂;無活性基團,沒有離子交換作用,相對密度一般控制在陰、陽樹脂之間,用以隔開陰、陽樹脂,避免陰、陽樹脂在再生時的交叉污染,使再生更加完全。
31、微濾;MF又稱微孔過濾,屬于精密過濾。微濾能夠過濾掉溶液中的微米級或納米級的微粒和細菌。
32、超濾;UF,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之一。以大分子與小分子分離為目的,膜孔徑在20-1000A°之間。
33、納濾;NF,是一種介于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壓力驅動膜分離過程,納濾膜的孔徑范圍在幾個納米左右。
34、滲透;滲透是水分子經半透膜擴散的現象。它由高水分子區域(即低濃度溶液)滲入低水分子區域(即高濃度溶液)。
35、滲透壓;對于兩側水溶液濃度不同的半透膜,為了阻止水從低濃度一側滲透到高濃度一側而在高濃度一側施加的最小額外壓強稱為滲透壓。
36、反滲透;RO,反滲透就是通過人工加壓將水從濃溶液中壓到低濃度溶液中,RO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在一定的壓力下水分子可以通過RO膜,而源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無法通過RO膜。
36、滲析;又稱透析。一種以濃度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操作,利用膜對溶質的選擇透過性,實現不同性質溶質的分離。
37、電滲析;ED,在電場作用下進行滲析時,溶液中的帶電的溶質粒子(如離子)通過膜而遷移的現象稱為電滲析。
38、EDI;又稱連續電除鹽技術,是一種將離子交換技術、離子交換膜技術和離子電遷移技術相結合的純水制造技術。
39、回收率;指膜系統中給水轉化成為產水或透過液的百分率。
40、脫鹽率;通過反滲透膜從系統進水中除去總可溶性的雜質濃度的百分率,或通過納濾膜脫除特定組份如二價離子或有機物的百分數。
41、透鹽率;脫鹽率的相反值,它是進水中溶解性的雜質成份透過膜的百分率。滲透液:經過膜系統產生的凈化產水。
42、通量;以單位膜面積透過液的流率,通常以每小時每平方米升(l/m2h)或每天每平方英尺加侖表示(gfd)。
43、產品水;凈化后的水溶液,為反滲透或納濾系統的產水。
44、濃水;透過膜的那部分溶液,如反滲透或納濾系統的濃縮水。
循環水處理
45、循環水;用水來冷卻工藝介質的系統稱作冷卻水系統。
46、直流冷卻水系統;冷卻水僅僅通過換熱設備一次,用過后水就被排放掉。
47、敞開式循環水;以水冷卻移走工藝介質或換熱設備所散發的熱量,然后利用熱水和空氣直接接觸時將一部分熱水蒸發出去,而使大部分熱水得到冷卻后,再循環使用。
48、封閉式循環水系統;又稱為密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此系統中,冷卻水用過后不是馬上排放掉,而是回收再用。
49、冷卻塔;是用水作為循環冷卻劑,從一系統中吸收熱量排放至大氣中,以降低水溫的裝置。分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冷卻方式。
50、布水器;回水通過布水器均勻分布到填料上。
51、填料;回水經過填料形成水膜,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52、收水器;回收部分蒸發水蒸汽中攜帶的液體水。
53、循環水量;指循環水系統上冷卻塔的循環水量總和。n50保有水量:循環水系統內所有水容積的總和,等于水池容積及管道和水冷設備內水的容積總和。
54、補充水量;用來補充循環水系統中由于蒸發/排污/何飛濺的損失所需的水。
55、旁濾水量;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分流出部分水量按要求進行處理后,再返回系統的水量。
56、蒸發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蒸發損失的水量。
57、排污水量;在確定的濃縮倍數條件下,需要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排放的水量。
58、風吹泄露損失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風吹和泄露損失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