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水法規政策的發展現狀
1988年頒布《水法》首次將節約用水及其獎勵提高到基本法律原則的高度。2002年新修訂《水法》第八條明確規定:“國家厲行節約用水,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2002年《清潔生產促進法》中也有多處節水的規定。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這一系列法規制度的頒布實施,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水資源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綱領性文件。
為了進一步加強節水管理,2000年至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先后發布了《關于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關于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的通知》等指導性文件。2000年至今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設部、工信部、農業部已相繼出臺了有關節水技術和開發推廣應用,推動節水技術進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以及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相關節水技術標準。隨后各地方按照國家法規政策和標準,建立了節水地方性法規、制度和標準,逐步形成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制度,奠定了節水法律的基礎。從整體看,節水法規政策日益完善,節水的法律地位得到逐步提升,節水的法律原則、法律制度、法律措施、法律責任相對定型,增強全體公民節約用水意識,實現了科學用水、合理用水,使有限的水資源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效益。
二、節水法規政策的主要內容
我國經過幾十年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主要內容的節水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
節水法規政策的核心是經濟合理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其中包含科學用水和合理用水兩層意思。節水經濟制度的主要有:計劃用水與定額管理制度、居民階梯式水價制度、征收水資源費、征收排污費等,主要是運用經濟手段對水資源開發利用起到保護作用。我國還為節水工作專門規定了技術政策。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建設部、農業部共同發布了《中國節水政策大綱》,《大綱》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制定了農業、工業、服務業和居民生活的節水用水相關政策和標準。其目的是運用法規政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建立科學的用水體系,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三、實施節水法規政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節水政策法律地位不足,公眾參與度不夠。當前節水政策法律地位不足,還不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實施節水法規政策和標準,主要是依賴政府的行政行為。往往社會公眾并不了解節水法規政策和標準的內容以及實施流程,造成社會公眾對節水工作參與程度不高,政府相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也沒有積極地去調動和引導社會公眾的節水積極性。同時節水管理部門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對違反節水法規的行為,以及高耗水企業的懲戒和規范力度不夠,不能對違法者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不能從根源上治理浪費用水的行為。
(二)節水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目前來看,我國在節水方面投入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政府應增加資金投入,對企業和單位加大政策支持和幫扶力度,有效落實節水法規、政策和標準,而不能僅僅只依靠“超計劃、超定額征收累進加價水費”的單一手段管理節水工作。
(三)節水管理人員素質偏低,難以勝任工作需要。節水管理工作面廣,涉及多個領域和學科,管理人員不但要具備基本政治素質,道德素質,而且還應該具有比較廣泛的科學知識和相應的業務專業技能。當前有些地區節水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偏低,執法人員對節水法規政策、生產工藝、產業政策不熟悉,在節水管理工作中也常存在違法現象,這些問題嚴重損害了節水管理隊伍的整體形象。
四、采用有效措施落實國家節水法規政策,加強節水管理
(一)要把政府職能作用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我們在總結多年來節水工作的經驗認識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節水工作,需要用市場機制引導全社會節水,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實際運用中得不到企事業單位的積極響應。例如,鼓勵企業“污水處理,變廢為寶”,客觀上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改造用水設施具有投資大、見效慢、經濟效益不明顯,而社會效益十分突出等特點,完全依靠市場機制引導企業是不行的。因此,必須由政府對節水承擔主要責任,在這個前提下,將政府的行為與市場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推進節水工作健康發展。
(二)加大政府和社會的節水資金投入。按照國家節水法規政策的要求,應出臺相關政策加大節水資金投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建立節水資金投入制度,將節水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提高政府的節水資金投入比例;加價水費、水資源費按照“收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則,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政府和企業節水基金,實行節水補助金制度,用于節水技術改造、管理以及補助對節水工作作出重大貢獻的用水戶;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改造投入機制,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資節水建設,鼓勵企業、商戶投資對用水設施進行節水改造,切實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節水投融資機制,帶動全社會各方面做好節水工作。
(三)加強節水管理人員業務知識培訓。節水法規政策是規范各級節水管理部門工作的行為準則,是保障節水活動的法律武器,各級節水管理人員要加強學習,學懂弄清,掌握各項條款才能當好裁判,按規定辦事。同時,節水管理工作面廣,涉及多個領域和學科,管理人員不但要具備基本政治素質,道德素質,而且還應該具有比較廣泛的科學知識和相應的業務專業技能。節水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組織節水業務知識培訓,使管理人員熟悉節水法律法規、生產工藝、產業政策,增強職業道德和工作責任心,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提高節水管理隊伍的整體形象。
(四)加強節水法規政策宣傳,提高公眾的認知度。節約用水,是以社會節水、全民節水為目標。在宣傳節約用水時,應立足于本地的水資源狀況,充分考慮其開發利用的前景及城市現實狀況,因地制宜,因事而地選擇不同的宣傳方式,針對公眾節水意識上的認識誤區及障礙,展開富有成效的宣傳和教育活動。要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6.5世界環境日,以及日常節水宣傳向公眾宣講國家節水法規政策和標準,使其了解自己享有的權利以及要履行的義務和承擔的責任。
國家提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和新要求,節水工作的發展開始對整個生態文明建設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我國在節水工作方面已經取得了成效,但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在節水法規政策方面,按照新時期節水工作的發展方向進行積極的探索,以便使我國的節水政策能夠更有效地實施,使經濟社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