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國家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水利設施,管理水利的重要手段與形式是要靠科學的水利信息化建設來進行,因此,加快水利信息化的建設,不僅是建設數字水利的需要,也是水利事業發展的必要。
關鍵詞: 水利信息化建設;問題;發展
引言:現在是科學信息化技術的時代,網絡計算機的應用滲透到了工作與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長遠開發與廣博運用水利信息資源的是指水利信息化,它還能做到水利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與處理,全面提升水利事業活動的效率和效能。中國水利信息產業作為中國水利發展的基礎產業,在新世紀面臨巨大的挑戰和難得的發展機遇。
1.水利信息化建設內容
1.1水文信息資源和數據庫是水利信息資源專業數據庫建設的基礎, 水利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汛情信息資源和數據庫,工程信息資源和數據庫,科技信息資源和數據庫,政務信息資源和數據庫,水利經濟信息資源和數據庫,地理信息資源及數據庫等。
1.2建設水利信息傳輸網絡及水利信息網站,并增強水利辦公自動化的建設,能讓水利人、財、物資源進一步更好的配置,兌現一定規模內的資源共享,推進水利辦公管理更好的標準化、科技化。
1.3一般由信息采集系統、通信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數據庫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5個分系統組成是水利工程信息系統建設。
1.4保障環境建設:水利信息化保障環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標準體系、安全體系、政策法規、組織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保障環境是水利信息化綜合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支撐。
2.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問題
2.1 對信息化認識不到位:一些單位、機構的領導對水利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不夠、重視不夠,與黨中央、國務院對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相比有較大差距,對水利信息化在水利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投入的力量不夠,緊迫感不強,一些人認為實現信息化后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方式,知識更新跟不上,對信息化建設有畏難情緒;有的則片面地把信息化理解為單位建一個網站或建一個局域網,無法從實際需要出發來推進信息化。
2.2信息資源不足和標準規范不完善
2.2.1主要表現為有效期較差、種類少、內容少、基準不同、時空搭配不合理等。尤其是信息的數字化與規范化程度過低,和國際存在一定的距離,提供不了全面的信息服務,信息資源的開發運用難度加重。
2.2.2標準規范不足。在很多行業內的數據庫和業務具體的處理親密捆綁,服務目標單一,建設數據庫的標準性很低,體系自成建設,數字代溝在客觀上難以超越。
2.3 思想認識存在差距:至今,我們還沒有改變傳統的思想,對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方面還不夠顯著,對水利信息化的建設緊迫感不強,依然對水利信息化的認識缺少行動力度。
2.4信息共享困難:水利信息的采集與開發不健全,無法構建水利行業的大型數據共享平臺,尚未實現大型信息數據庫的建設,且現有的各數據庫之間缺乏信息共享機制與手段,數據庫呈現條塊分割的特征,一些重要數據分散在不同部門,無法被充分共享使用。
3.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技術優勢
3.1對水利信息的采集、處理與共用的方式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是因為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水利行業信息技術快速的滲透,對水利行業面臨著全面技術升級的大好機遇。
水利政務、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監控調度、水環境綜合治理、大型水利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大中型灌區的綜合管理等都迫切需要采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GIS、GPS、RS技術等一系列的高新技術進行改造,其中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是實現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最主要技術支撐。
3.2 對翅紅里環境相關問題進行解析與研究的一種空間信息管理系統的是GSI,它是這些年才發展起來的。它運用了計算機建立地理數據庫,將地理環境的各種要素,包含它們的地理空間分布狀況與它本來就有的屬性數據,進行數字存儲,建設有用的數據管理系統。GIS最大的特點在于它能夠把水利行業中的每種信息與反映空間位置的圖形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可根據用戶的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把各種信息和空間信息結合起來提供給使用者。
4.水利信息化建設管理模式的創新
水利信息化設計硬件、系統、軟件等技術,管理手段和方法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的管理方式和電子技術的簡單疊加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水利信息化管理的發展趨勢。因此,水利信息化管理創新顯得尤為重要了,要從“管理創新是信息化之本”的高度充分認識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內在要求,積極探索水利信息化建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科學合理的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機制,優化管理模式和明晰管理流程,促進管理制度的創新。
4.1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動態工程,在水利項目建設中,要根據水利各項工程出現的各類新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優化信息化應用流程。以水利信息數據庫建設為例,除了以國家水利行業標準對重點水利數據進行整合外,還應該充分考慮新的業務應用,并建立相關數據庫,根據各層次的水利數據中心的需要,實現更新維護,促進基礎數據庫為各類水利業務應用和社會公眾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積極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
4.2加強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以項目建設帶動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水利信息化不僅僅是為信息化而信息化,要從根本上突破傳統管理體制和觀念的束縛 ,加強對水利項目建設的管理。在一些水利信息化建設項目要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項目管理,對水利信息化需求分析、概要設計、硬件集成、軟件測試和系統上線等階段和環節等注意風險控制,確定項目系統管理員和系統維護工程師,突出水利項目建設帶動水利信息化戰略,通過抓好每一個項目,帶動信息化建設的全面推進。
5.水利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前景
5.1加快水利信息化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水利信息化建設對防災減災、環境保護、水資源管理、工程管理,進一步提高我國科學治水水平,建立人與水和諧的社會與環境,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2專業模型技術的發展為決策支持系統建設的實用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是水利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堅強后盾。有關專業模型技術得到了逐步改進和完善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復雜的模擬分析計算提供了條件。
5.3加強人才隊伍等各方面的建設:水利信息系統龐大復雜、技術含量高,其建設、使用、維護維修、安全保護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精通信息技術和掌握現代水利知識的技術人員。
5.4社會發展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更高要求:加快水利信息化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水利信息化建設對防災減災、環境保護、水資源管理、工程管理,進一步提高我國科學治水水平,建立人與水和諧的社會與環境,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6.結束語
對于水利行業來說,信息化建設既是機遇,又是對體制與機制的挑戰。國家投入的大量資金,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是否可以滿足水利現代化的需要,這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課題。其實,建設實施此類高科技項目的關鍵并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思路和體制的創新,在于管理思想與管理模式的再創造。在水利事業中水利信息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它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環境的保護、社會的穩定的重要步驟。
參考文獻:
[1]水利信息化及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的探討,中 論文下載中心.
[2]張建云.水利信息化的發展思路和建設任務[J].中國水利,2000,(9).
[3]周學文,張建云.水利信息化及其發展思路[J].中國水利,2001,(1).
來源:《工程管理前沿》
關鍵詞: 水利信息化建設;問題;發展
引言:現在是科學信息化技術的時代,網絡計算機的應用滲透到了工作與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長遠開發與廣博運用水利信息資源的是指水利信息化,它還能做到水利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與處理,全面提升水利事業活動的效率和效能。中國水利信息產業作為中國水利發展的基礎產業,在新世紀面臨巨大的挑戰和難得的發展機遇。
1.水利信息化建設內容
1.1水文信息資源和數據庫是水利信息資源專業數據庫建設的基礎, 水利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汛情信息資源和數據庫,工程信息資源和數據庫,科技信息資源和數據庫,政務信息資源和數據庫,水利經濟信息資源和數據庫,地理信息資源及數據庫等。
1.2建設水利信息傳輸網絡及水利信息網站,并增強水利辦公自動化的建設,能讓水利人、財、物資源進一步更好的配置,兌現一定規模內的資源共享,推進水利辦公管理更好的標準化、科技化。
1.3一般由信息采集系統、通信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數據庫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5個分系統組成是水利工程信息系統建設。
1.4保障環境建設:水利信息化保障環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標準體系、安全體系、政策法規、組織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保障環境是水利信息化綜合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支撐。
2.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問題
2.1 對信息化認識不到位:一些單位、機構的領導對水利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不夠、重視不夠,與黨中央、國務院對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相比有較大差距,對水利信息化在水利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投入的力量不夠,緊迫感不強,一些人認為實現信息化后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方式,知識更新跟不上,對信息化建設有畏難情緒;有的則片面地把信息化理解為單位建一個網站或建一個局域網,無法從實際需要出發來推進信息化。
2.2信息資源不足和標準規范不完善
2.2.1主要表現為有效期較差、種類少、內容少、基準不同、時空搭配不合理等。尤其是信息的數字化與規范化程度過低,和國際存在一定的距離,提供不了全面的信息服務,信息資源的開發運用難度加重。
2.2.2標準規范不足。在很多行業內的數據庫和業務具體的處理親密捆綁,服務目標單一,建設數據庫的標準性很低,體系自成建設,數字代溝在客觀上難以超越。
2.3 思想認識存在差距:至今,我們還沒有改變傳統的思想,對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方面還不夠顯著,對水利信息化的建設緊迫感不強,依然對水利信息化的認識缺少行動力度。
2.4信息共享困難:水利信息的采集與開發不健全,無法構建水利行業的大型數據共享平臺,尚未實現大型信息數據庫的建設,且現有的各數據庫之間缺乏信息共享機制與手段,數據庫呈現條塊分割的特征,一些重要數據分散在不同部門,無法被充分共享使用。
3.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技術優勢
3.1對水利信息的采集、處理與共用的方式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是因為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水利行業信息技術快速的滲透,對水利行業面臨著全面技術升級的大好機遇。
水利政務、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監控調度、水環境綜合治理、大型水利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大中型灌區的綜合管理等都迫切需要采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GIS、GPS、RS技術等一系列的高新技術進行改造,其中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是實現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最主要技術支撐。
3.2 對翅紅里環境相關問題進行解析與研究的一種空間信息管理系統的是GSI,它是這些年才發展起來的。它運用了計算機建立地理數據庫,將地理環境的各種要素,包含它們的地理空間分布狀況與它本來就有的屬性數據,進行數字存儲,建設有用的數據管理系統。GIS最大的特點在于它能夠把水利行業中的每種信息與反映空間位置的圖形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可根據用戶的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把各種信息和空間信息結合起來提供給使用者。
4.水利信息化建設管理模式的創新
水利信息化設計硬件、系統、軟件等技術,管理手段和方法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的管理方式和電子技術的簡單疊加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水利信息化管理的發展趨勢。因此,水利信息化管理創新顯得尤為重要了,要從“管理創新是信息化之本”的高度充分認識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內在要求,積極探索水利信息化建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科學合理的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機制,優化管理模式和明晰管理流程,促進管理制度的創新。
4.1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動態工程,在水利項目建設中,要根據水利各項工程出現的各類新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優化信息化應用流程。以水利信息數據庫建設為例,除了以國家水利行業標準對重點水利數據進行整合外,還應該充分考慮新的業務應用,并建立相關數據庫,根據各層次的水利數據中心的需要,實現更新維護,促進基礎數據庫為各類水利業務應用和社會公眾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積極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
4.2加強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以項目建設帶動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水利信息化不僅僅是為信息化而信息化,要從根本上突破傳統管理體制和觀念的束縛 ,加強對水利項目建設的管理。在一些水利信息化建設項目要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項目管理,對水利信息化需求分析、概要設計、硬件集成、軟件測試和系統上線等階段和環節等注意風險控制,確定項目系統管理員和系統維護工程師,突出水利項目建設帶動水利信息化戰略,通過抓好每一個項目,帶動信息化建設的全面推進。
5.水利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前景
5.1加快水利信息化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水利信息化建設對防災減災、環境保護、水資源管理、工程管理,進一步提高我國科學治水水平,建立人與水和諧的社會與環境,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2專業模型技術的發展為決策支持系統建設的實用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是水利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堅強后盾。有關專業模型技術得到了逐步改進和完善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復雜的模擬分析計算提供了條件。
5.3加強人才隊伍等各方面的建設:水利信息系統龐大復雜、技術含量高,其建設、使用、維護維修、安全保護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精通信息技術和掌握現代水利知識的技術人員。
5.4社會發展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更高要求:加快水利信息化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水利信息化建設對防災減災、環境保護、水資源管理、工程管理,進一步提高我國科學治水水平,建立人與水和諧的社會與環境,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6.結束語
對于水利行業來說,信息化建設既是機遇,又是對體制與機制的挑戰。國家投入的大量資金,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是否可以滿足水利現代化的需要,這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課題。其實,建設實施此類高科技項目的關鍵并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思路和體制的創新,在于管理思想與管理模式的再創造。在水利事業中水利信息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它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環境的保護、社會的穩定的重要步驟。
參考文獻:
[1]水利信息化及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的探討,中 論文下載中心.
[2]張建云.水利信息化的發展思路和建設任務[J].中國水利,2000,(9).
[3]周學文,張建云.水利信息化及其發展思路[J].中國水利,2001,(1).
來源:《工程管理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