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是全國最嚴重的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47立方米,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青島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城市節水工作,把節約用水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2002年,青島市被命名為全國首批十個節水型城市之一。2015年又順利通過了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考核,繼續保持國家節水型城市榮譽稱號。
自上而下 不斷提升全民節水意識
1964年,青島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和市節水領導小組正式成立;1989年“引黃濟青”工程通水后,市區雖然沒有再出現供水緊張問題,但青島市政府秉承長遠發展目光,不斷強化節水管理職能,先后頒布實施了《青島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青島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度。2013年又委托專業規劃編制機構重新修編了《青島市城市節水綜合規劃(含再生水利用規劃、雨水利用規劃、海水利用規劃)》,并于2015年6月開始實施。青島市的城市節水工作逐步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軌道。
對于節水,民眾的力量不可忽視,因此節水宣傳教育尤為重要,青島將此當作一項常規性工作來進行,每年組織城市節水宣傳周啟動儀式;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做好節水宣傳;組織開展節水進校園活動,從小樹立節水理念。先后組織創作了節水歌曲、節水專題片以及電視片進行節水宣傳。
強化管理 提高節水科技含量
青島市研制了“梯級無紙節水統計報表軟件”和“城市定額用水及節約用水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和完善了城市供節水統計分析報表體系,將全市所有用水戶的資料分行業進行信息化動態管理,提高了城市供水和用水的宏觀管理能力。
同時,對運行使用年限超過50年及漏損較為嚴重的供水管網全面進行了改造更換,運用地理信息系統、GPS定位系統等科技手段,對供水設施實時監控。居民二次供水設施全部移交供水企業管理、維護和查表收費,實現城市供水終端服務。政府財力提供了1億元的補助資金,分兩年對居民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改造,并加強了一戶一表改造,由政府、供水企業、居民家庭共同出資,全面推進設施更新改造。據統計,市區新建和更新城市輸配水管道800公里,改造居民二次供水設施378處,完成居民一戶一表改造65.5余萬戶,有效降低了城市供水漏損率。
工業是用水的大戶,近年來,市區通過積極整頓、改造、搬遷或關閉技術落后、浪費資源、水污染嚴重的企業等措施,實現了產業結構向節水環保型的轉變。目前,工業取水量在總取水量中所占的比值已由上世紀的60%下降到30%。青島市還積極組織各系統大搞節水技術挖潛,推廣采用串聯用水、循環用水、污(廢)水處理回用等,提高了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
青島市城市節水管理部門一直十分重視節水科研創新工作,近年來聯合多家單位開展課題攻關,同時投資700多萬元建設了全國第一個大生活用海水示范工程,每年可節約淡水28萬立方米,為推進實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開發水源 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為了能夠將珍貴的水資源利用最大化,青島建設與管理并舉,加大投入,集中再生水利用設施不斷完善。目前青島市一級A標準的處理能力為84萬立方米/日,6座污水處理廠建設了再生水深度處理設施,敷設再生水主干管道244公里。相關企業單位和居民小區共建設單體再生水利用設施80座,處理回用能力約10.8萬立方米/日。城市再生水利用量達到30萬立方米/日,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2%。
作為海濱城市,青島擁有豐富的海水資源,并積極加以利用,其直接利用量居全國前列。青島發電廠早在1936年就開始利用海水進行冷卻,青島堿廠、青島化工廠等單位利用海水也有50多年的歷史。目前青島市年海水直接利用總量約16億立方米,廣泛用于工業冷卻、溶劑、化鹽、熱泵等方面。近年來,青島市涌現出一批在海水淡化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企業,已具備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化的基礎。2006年,青島市編制實施了全國第一個城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青島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全市已建成7個海水淡化項目,海水淡化能力達到13萬立方米/日。
今年是青島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年。為做好此項工作,青島市編制了《青島市迎接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工作實施方案》,召開了節水型城市復查工作動員大會,建立了由分管市長為召集人的青島市節水型城市復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調度各項工作任務進展情況。9月上旬,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組對青島市進行了現場復查考核,考核組認為青島市近年來的城市節水工作成效顯著,達到了《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要求,同意將考核結果上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國家發改委審核后正式通報。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