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城市排水設施更加經得起考驗,近日,市政府出臺《嘉興市城市排水設施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將于2015年10月1日起實施。
建立新的監管機制迫在眉睫
將從哪些方面來管理
城市排水設施是水環境改善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的城市排水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發展,但也存在著管理滯后、運營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
為摸清排水設施現狀,提高污水管網的運行管理水平,市建委牽頭開展了市區污水管網專項排查工作。僅以最先完成的秀洲區為例,共檢測了64條道路、94個區塊的排水管線440.81公里,經匯總后發現了雨污水管串接、雨污檢查井內堵塞嚴重、部分雨污水管段嚴重倒坡等問題。
市建委園林市政局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排查結果充分表明,建立新的排水管網監督管理機制已迫在眉睫,“一方面需要改舊,即通過排查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造,這項工作,市建委已于2014年5月份聯合市‘五水共治辦’在全市開展;另一方面需要控新,提高新建排水管網的質量,《辦法》起草的目的就是為了規范排水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記者了解到,在總結近年來我市城市排水設施建設管理實踐經驗(特別是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城市排水設施工程質量專項整治行動)并在廣泛調查研究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近日,《辦法》終于應運而生了。
那么,到底城市排水設施的管理將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據悉,該《辦法》針對我市行政區域范圍內的城市排水設施從規劃、建設、管理等各個環節實現全流程監管,從而提高排水設施建設管理水平。
在規劃階段,《辦法》規定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防洪規劃的要求,編制排水系統規劃。在建設過程中,所有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要同步建設排水設施,且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時投入使用。在排水設施管理過程中,要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城市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并根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情況及時更新。
另外,《辦法》還規定,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要采用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增強綠地、可滲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對雨水的滯滲能力,利用建筑物、停車場、廣場、道路等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大力推廣我市海綿城市建設。
市建委園林市政局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辦法》將于今年10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對于進一步加強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管理,保障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防治城鎮水污染和內澇災害,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保護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