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記者親歷了生活垃圾的奇妙變化之旅。
【現狀】目前生活垃圾的處理,主要是填埋和焚燒
城市垃圾問題,向來是市民關注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寧波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量持續增長,處置壓力也越來越大。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的危害不僅體現在占用太多的土地,形成垃圾包圍城市的惡劣環境,而且會對大氣環境、地下水源,土壤和農作物造成污染。
據寧波市環衛處官網顯示,目前寧波全市城鄉生活垃圾日均達到7800余噸,這個數字還將不斷被刷新。為了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避免和克服當下我們對垃圾處置中處置方式單一的問題,2013年7月,寧波啟動實施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目前已在老三區各個街道實施。
記者了解到,寧波處理生活垃圾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垃圾填埋的方式。這不僅會占用大量的土地,若產生滲透液,還會對土壤、地下水造成破壞。隨著垃圾的劇增,寧波今后也沒有這樣多的土地可以用來造垃圾填埋廠。
還有一種方式是垃圾焚燒。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是目前比較普遍的垃圾處理技術,可以較充分地回收垃圾中的熱能,是垃圾減量化的體現。但是,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直接燃燒對熱能的利用不夠高效,對灰渣的處理,還需花大量的費用,否則會造成二次污染。其次就是投資比較大。
采訪中,記者發現,兩種處理方式都會遇到一個難題——場地選址問題。周圍居民的反對和抗議矛盾突出,有時甚至會造成群體事件。
【突破】通過熱裂解技術,把垃圾變成“綠色煤炭”
上周五,在奉化溪口鎮狀元岙垃圾中轉站實驗基地,記者看到了一種全新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
記者了解到,這里被寧波市循環經濟促進會列為“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研發試驗基地”。負責這項技術研發的總經理孫向夷說,經過4年多的研發終于在去年底成功攻克了生活垃圾污染及處理的難題。應用多級機械自動分選技術將垃圾分類,通過熱裂解技術進行資源轉換,從根本上把生活垃圾轉變為可儲存可運送的“綠色煤炭”。這項“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及裝備”己獲得國家專利。
那生活垃圾到底如何變成“綠色煤炭”的?記者在現場親眼見識了這一神奇變化。
把從居民家里回收來的生活垃圾倒入專用的壓干器,壓干水分,再把垃圾壓成一塊厚厚的正方形方塊,每塊重達4噸。
壓干壓實后,再把垃圾放入提升斗,進入機械自動分類環節。因為居民家的垃圾都是一袋袋出來的,所以我們看到,機器進行“破袋”,然后“磁選”。記者驚奇地發現,原本構成復雜的生活垃圾已經只剩下純粹細小的有機物。金屬、無機物和塑料袋等都被分門別類地篩選出來,大塊的有機物也被打碎。
然后,篩選出來的有機物再經過熱裂解技術,將有機物的分子鏈打斷,改變分子結構,從而變成了“綠色煤炭”。整個過程大約半小時,記者就在設備的“出口”處看到陸續有炭粉噴出。
寧波市循環經濟促進會秘書長金智祥說,該技術及示范工程去年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組織的專家簽定。專家論證會組長由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揚祖擔任,專家組認為:該技術內容詳實、結構合理、技術路線可行,具有較強針對性,為解決我國城鎮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方式開辟了新的路徑,建議加快推廣應用。
【效果】“綠色煤炭”不僅能發電,還有20多種用途
從垃圾變來的煤炭燃燒效果怎樣?這是大家的疑惑。孫向夷怕我們不相信,還特意拿出了一個煤爐,點起火。只見不一會兒,煤爐燃起了熊熊烈火,而且無煙。
據中科院檢測報告,垃圾變來的煤炭的熱值達2400大卡,含硫僅0.3%,是一般煤炭熱值的一半。它可以用作補充燃煤,用于火電企業發電,價格可便宜一半。
當然,單純的燃燒顯得有點暴殄天物,孫向夷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對生產出來的“綠色煤炭”成分作進一步研發,“現在已經發現可作為輪胎的工業原料,其他用途還在尋找中。”據悉有20多種用途,以提升生活垃圾變成的炭附加值。
那新鮮生活垃圾能產生多少煤炭呢?孫向夷說,一般原生生活垃圾的出炭率在20%左右。記者了解到,目前位于奉化的設備日處理量在100噸左右。就是說,如果每天處理100噸垃圾,可以產生20噸煤炭。據悉,這樣的煤炭,1公斤可以發1千瓦時電。
“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只要利用好了,不僅可以使青山更青,綠水更綠,也能產生不菲的經濟效益。”市循環經濟促進會秘書長金智祥說,這項技術與裝備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接下來關鍵是能落地試點,尚待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
金智祥對記者說,自己還有一個大膽的構想:將該項目建到寧波市生活垃圾填埋廠,一邊可以處理運來的新鮮生活垃圾,還可以將填埋的生活垃圾進行資源化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將生活垃圾填埋的土地置換出來。 來源:北極星節能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