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國內污水處理廠運營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政府征收的污水處理費,此番明確并上調最低征費標準,將直接帶來污水處理廠的增收,對于污水處理項目運營商特別是項目資源豐富的公司將形成直接利好,同時也將實質性改善污水處理行業的整體景氣度。
八成污水處理廠將獲增收
按照此次《通知》要求,全國已經達到上述最低收費標準但尚未補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應當結合污染防治形勢等進一步提高收費標準;而未征收污水處理費的市、縣和重點建制鎮,最遲應于2015年底前開征,并在三年內建成污水處理廠并投入運行。
安信證券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國30個重點城市中,只有1/5的城市居民污水處理費和非居民污水處理費達到0.95元/噸和1.4元/噸的標準。這意味著全國還有八成城市污水處理費用未達上述最低標準。而眾多縣和重點建制鎮甚至還未建設運行污水處理設施。
事實上,此前全國多地已陸續出臺《城鎮污水處理征收使用管理辦法》,針對污水處理收費和使用均作出了規定。但業內普遍反映各地制定的標準和辦法均不統一,使得全國范圍內的污水處理廠處于“饑飽不一”的狀態,特別是地方財力有限的廣大中西部地區。
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國家層面上明確統一標準,將有望徹底改觀上述局面。一方面,未達上述最低標準的多達八成的已運行污水處理廠的收費標準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隨著污水處理費的提高,此前“欠賬”較多的中西部地區以及廣大的農村地區,有望進入興建運行污水處理設施的高潮。
西部及村鎮市場加速釋放
目前國內污水處理公司的盈利模式為:通過政府特許權招標獲得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運營資質,并在20-25年的運營期內通過獲得政府轉移支付的污水處理服務費作為收入,而污水處理服務費的直接來源便是政府征收的污水處理費。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長期以來的資產收益率水平維持在9%左右,相對于其他基礎設施行業存在明顯差距,盡管近年來居民飲用水收費標準逐年提高,但其中涵蓋的污水處理費并未隨之“水漲船高”。
有券商研究員表示,污水處理費提高之后,廣大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噸水的服務費也有望隨之增加,這對于污水處理全行業來說都是普遍利好。
該研究員指出,國內污水處理行業仍處“跑馬圈地”階段,擁有資金和技術優勢的公司在并購中獲得市場占有率提高。此次《通知》要求征收污水處理費的城鎮三年內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將推動中西部特別是村鎮污水處理市場加速釋放,將給此前已積累運行經驗的優勢公司再度擴充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