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yk2w"></ul>
    <ul id="oyk2w"><tbody id="oyk2w"></tbody></ul>
  • <strike id="oyk2w"><s id="oyk2w"></s></strike>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技術前沿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前沿 » 技術論文
     
    技術論文

    淺談中小型水廠加強供水應急能力建設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1-03  瀏覽次數:745
         摘要:中小型水廠由于受到資金限制,升級改造相對較慢,要保障供水水質,面臨諸多挑戰,最根本解決辦法和途徑就是要優先實施供水設施改造、水質監測和應急能力建設,積極推進供水協調發展,建立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澄海水司根據自身實際,努力加強水質監測和應急能力建設,保障供水水質、擴大供水范圍、降低供水管網漏損,并不斷朝此方向努力,進一步促進水質全面達標,確保供水安全。

    關鍵詞:應急能力;供水設施;水質監測;建設;改造;安全

    全面改善供水水質,確保飲用水的水質安全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鞏固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十一五”以來,特別是“十二五”近三年,廣東省不斷加大市政基礎設施的投入,供水設施建設與改造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我省絕大部分地級市水司、大中型水廠的工藝技術成熟,管理日趨完善,供水水質穩定達標。但是,在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如粵北、粵東、粵西等片區的小城鎮、小水廠,其生產工藝與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提高。借2013年省水協水質工作會議機會,筆者結合供水企業自身的實際,以近年來我公司對屬下兩座水廠實施供水技術改造、加強水質管理和監測能力建設、提高應對突發源水污染、確保供水安全所采取措施和做法,今后努力的方向等,與各位專家同行進行交流和學習探討。

    1.目標設置

    貫徹實施《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以保障城鎮供水水質、擴大公共供水范圍、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為目標,因地制宜地選擇供水設施改造,明確“十二五”期間的建設任務,制訂具體的措施。

    2.采取措施

    “十二五”期間,我司積極實施供水設施改造、水質監測能力建設,積極推進供水能力協調發展,切實解決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飲用水安全問題,讓人民群眾喝上放心水。

    2.1嚴格貫徹執行國家《標準》,不斷加強水質檢測能力建設

    近年來,我司嚴格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的檢測項目、檢測頻率和檢測有關標準、方法,定期檢測下屬水廠的原水、出廠水、管網水的水質,并定期向本區衛生、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供水水質檢測數據。國家《標準》中的強制性常規指標已經實施多年,我司具備國家《標準》常規指標42項以上的檢測能力,非常規指標檢測僅限于少數幾項,并配備毒性檢測儀。隨著技術設備的不斷更新,除派相關技術人員到外地學習培訓外,還定期對各類檢測人員進行理論及實操技術技能的考核。目前在職檢測人員均通過省水協、省技監局化驗技能的考核,全部持證上崗。

    2.2突出重點,全面推進水質管理

    建立供水企業供水水質情況定期檢查和抽查制度,建立水質檢測資料的月報、年報和污染應急報告制度。公司制訂了完善的水質檢測制度,供水設施定期巡查和維修保養記錄,所有凈水劑和與制水有關的材料等按照國家有關質量標準進行檢驗記錄,并向供應廠家索要產品三證。車間、水廠化驗室每2小時對源水、濾前水、濾后水、出廠水進行常規化驗。中心化驗室負責對管網水的檢測,開展的檢驗項目有42項,具體是國家《標準》中規定的常規項目。同時,委托區疾控中心每季對兩座水廠的源水、出廠水、管網取樣點的水質進行抽檢。非常規項目的檢測通過委托具備相應檢測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每半年委托具備新標準全部(106項)指標檢測能力的機構對出廠水和管網水進行檢測,確保水質全面達標。
         針對澄海城區水源水水質和供水管網現狀,公司通過加強管理和技術改造,強化、優化常規處理工藝來降低濁度。按照住建部《城鎮供水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要求,建立以水質保障為核心的生產管理體系,強化管理,完善和規范水廠的運行管理。近年針對水廠部分工藝設備陳舊的狀況,采取改造與建設相結合、以改造為重點做好原有水廠凈水工藝技術改造工作,以確保出廠水質完全符合現行水質標準。根據管網水質濁度超標這一狀況,加強水廠生產過程水質管理,進一步降低水廠水濁度,以確保管網水質濁度達標。

    2.3建立水質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提高供水應急保障能力

    通過制定各類事故和突發事件的預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人員、物資和技術保障體系,健全有效的預警和應急救援體制,落實應急處理設施和物資儲備,加強應急預案演練,提高應對突發水質事故的能力。每年安全生產月公司都會選取一個預案進行演練,旨在提高供水突發事件的應急監測、預測預報、技術處置能力和協作配合水平,達到了積累經驗、鍛煉隊伍、完善預案的目的,為戰勝可能的突發供水事故創造有利的條件。

    澄海水司所屬兩座水廠水源均取自韓江流域,分別是蓮陽河段和外砂河段。韓江流域水質本屬于國家Ⅱ類水源,但隨著周邊經濟活動的增加,近年來水質下降明顯。再加上上游潮洲市韓江樞紐工程的攔水調濟,造成韓江下游地段水流滯緩,呈現湖泊式水質,水體富營養化情況日益嚴重。

    今年韓江流域雨水豐沛,暴雨連連。5月下旬,潮洲地段樞紐工程全面開閘泄洪,澄海水司實驗室人員測得源水濁度最高達1320NTU,PH從7.1降為6.7。水處理人員及時調整了混凝劑的投加量,使出廠水水質得以保障。但是第二天市民卻普遍反映,管網水出現持續變黃、渾濁等現象。當晚公司領導馬上召開緊急會議,相關技術人員通過分析大量資料和歷年來韓江水質變化情況,得出源水PH驟降這一重要信息,是導致管道內污垢等沉積物被弱酸性水沖洗出來的主要原因,從而造成了二次污染。過度地開采河沙破壞了水體的自凈功能也改變了河底沙泥結構,在洪水來臨時大顆粒的河沙的流失造成河底的淤泥和腐殖質被大量沖刷出來,這是導致源水變酸性的主要原因。針對以上突出問題,水廠緊急投加熟石灰,改善水體酸堿度的同時也加大了混凝劑的絮凝效果。由于大量腐殖質的涌入,出廠水多少會帶有異味。所以在混凝池后段,技術人員依據相關資料適量投加粉末活性炭,以有效消除出廠水臭味,提高水質。隨著上游泄洪的結束,源水PH逐步恢復到7.1左右,源水濁度也隨之下降,水廠生產趨于正常。

    8月下旬,今年第二次洪水來臨,化驗人員測得源水濁度最高為1840NTU。此時,由于PH降低影響混凝效果,僅僅依靠增加混凝劑的投加量,一部分粘性顆粒(直徑小于0.01mm的細顆粒)達不到快速沉降的效果。結合上一次洪水來臨時的經驗以及水廠實驗室提供的燒杯攪拌實驗的數據。及時足量地投加熟石灰,提高PH,改善混凝效果,把出廠水濁度控制在1NTU左右,由于及早對水源水PH的干預,使出廠水PH得到控制,避免出現5月份的管網水變黃、變濁、異味的現象。
    通過全體員工團結協作,奮力拼搏,成功應對上述兩次的突發源水事故,并及時進行總結,增設熟石灰和粉末活性炭投加裝置,同時儲備應急供水專項物資,為日后應對同類水質事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4工藝設施運行管理及改造

    按照住建部《城鎮供水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要求,建立以水質保障為核心的生產管理體系,強化管理,完善和規范水廠的運行管理。針對水廠部分工藝設備陳舊的狀況,采取改造與建設相結合、以改造為重點做好原有水廠凈水工藝技術改造工作。2007年對第一水廠3組無閥濾池的配水系統、加藥系統、在線儀表等進行改造;2011年8月對一廠2萬噸/日工藝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以進一步提高供水水質,投資約120萬元。一廠2萬噸/日雙閥濾池始建于1997年,屬于大阻力配水系統,運行14年來,濾層經常出現漏砂和閥門過水現象,影響了正常生產和出廠水水質。技術改造的內容主要是濾池原有濾砂清理、原配水管拆除、新配水配氣系統安裝及濾料填裝。改造后的濾后水水質達到1NTU以內,水質提高效果明顯。2010年9月起,兩座水廠均積極采用新型消毒劑二氧化氯替代液氯進行飲用水消毒,并配置二氧化氯在線檢測儀,進一步提高供水安全,確保水質優良。
    2012年,繼續做好兩座水廠設備改造工作,更新部分水泵機組、閥門及排泥設備等,投資約125萬元,以進一步提高供水安全性。

    2.5加快供水管網建設改造

    近年來,積極啟動供水區域內的管網改造計劃。針對管網水質要求,繼續推進一戶一表改造,并采用UPVC、PPR、PE等新型、環保管材對灰口鑄鐵管、鍍鋅管、水泥管等市區老舊管網逐步進行更新改造。對經常出現濁度超標的管道,有計劃地進行沖洗,逐步減少水質發黃、發渾等現象。2012年澄海城區管網改造項目總投資約700萬元,更新改造城區部分供水管網老化較嚴重的區域。2012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集中改造12個低壓片區,消除“跑冒滴漏”管網。改造工程管材均采用PE、PVC-U等綠色環保管材,對減少跑冒滴漏、改善水質具有重大意義。改造后的效果較為明顯,水壓水質明顯提高,減少管網漏耗,群眾無不拍手稱快。同時,推進15個躉售社區的供水直抄改造工作,項目正在進行施工招標階段,預計明年初可全面開工。

    3. 努力的方向

    針對日益頻發的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粵東片區各中小型供水廠應結合企業實際,健全應急響應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完善水廠應急處理設施、儲備應急供水專項物資、加強應急搶險專業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應急供水保障能力。

    3.1開展全面的突發性污染事故隱患調查和進行脆弱性評價

    防止突發性污染事故,關鍵在于預防與防治相結合,因此,開展突發性污染事故隱患調查,可為有重點的開展各種防范工作并建立運行有效、行動快速的突發性污染事故監測、處置和預決系統奠定堅實的基礎。脆弱性評價則是在隱患調查等基礎上,對水資源可能存在的危險或者受到一個或多個脅迫因素影響后,對不利后果出現的可能性做出的進一步評估。

    3.2加強相關部門流域的交流,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韓江流域水質監測與預警系統,是以韓江流域內供水企業為主體,在省水協的領導下,通過加強流域內供水企業交流合作和發揮各自作用,達到共同保障流域內飲用水安全的民間聯動機制。通過建立全流域的飲用水源水質靜態、動態監測網絡,并搭建水質監測信息交流平臺,最終建立全流域飲用水源水質數學模型,從而系統掌握整個韓江流域飲用水源水質變化情況及規律,實現當流域某段發生突發性水質污染時,可實時發出預警,并預測或模擬計算污染物分布、擴散及其濃度等對流域各凈水廠的影響,使水廠能夠第一時間采取應急措施,避免水質事故的發生。我公司作為該預警體系的成員單位,積極開展水質監測建設與交流,發揮應有的作用。

    3.3加強突發性水資源污染的應急動態監測能力,建立水情信息傳遞系統 

    除了進一步完善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機制外,準確及時的水質信息則是突發水污染事件調查處置的另一個關鍵點。水質自動監測具有連續觀測水質水量變化情況,實時監測水污染突變等特點。同時由于監測頻次遠遠多于人工取樣化驗,水質數據積累多,水質評價結果客觀準確,能為管理部門以及水廠提供快速決策依據而成為水質事業今后發展的方向。對地處韓江中下游各供水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充實快速測定儀器、便攜式監測設備、移動監測設備以及先進的現場取樣設備、交通工具、遠程數據處理與傳輸等現代化手段的設施,建立監測與自動監測相結合、定點監測與機動巡測相結合、定時監測與實時監測相結合,實現水質監測信息化管理的水質監測新體系。唯有如此,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開展應急監測和調查、第一時間通報水質情況并進行有效的跟蹤監測,以應對突發性的水污染事故。

    此外,根據水污染事件“防治并重以防為主”的原則,建立與雨水情預警、暴雨山洪預警系統一樣實時動態的水質預警預報,將是對傳統水污染事件防范的延伸和拓展,是實現水質水量并重的直接手段,對于及時掌握水資源質量變化情況、保障飲用水安全、減少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損失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3.4加強培訓力度,構建高素質的水質監測隊伍

    隨著水質監測工作的不斷深入和拓展,一方面是國家對水質監測要求的提高,檢測項目不斷增加,這增加了分析檢測技術難度,需要較高操作水平的專業人員。另一方面,近年來一些先進大型儀器設備的購入,需要對檢測人員實施上崗前新儀器設備尤其是大型儀器操作技能和簡單維護的崗位培訓。此外,隨著水源保護形勢的日益嚴峻,水質監測人員也須加強管理方面的技術培訓,提高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

    這就要求供水企業一方面能完善人才激勵與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繼續推行想干事有機會、能干事有舞臺、干成事有地位的用人機制、交流機制和聘用制度。通過崗位培訓、技術交流、內部研討、開展基礎課題研究、專項環節研究等多渠道培訓水質化驗技術人員,讓水質監測管理人才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另一方面鼓勵水質監測人員參加各類培訓和學習如省水協或流域機構舉辦的重大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應急調查、監測和大型儀器上崗人員培訓班,新儀器、新方法、新技術的研討會等各種培訓,切實提高監測人員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及監測管理水平。再者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加大業務骨干的培養力度,尤其是熟悉掌握現代技術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湛、善于管理、勇于開拓的水質監測隊伍。

    4.存在問題

    中小型水廠主要存在問題:資金短缺,水廠升級改造相對較慢;供水管網和二次供水問題突出;水質監測能力比較薄弱;人才短缺等。目前我司較突出的問題就是仍有大量使用服務期限超過20年和材質落后的管網,導致管網水質合格率較出廠水低;管道漏損嚴重,“爆管”現象經常發生,甚至引起局部停水。

    5.結語

    保障城鎮供水安全,既是關乎國計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門及供水企業的首要任務。各級政府和供水企業,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注重協調、整合資源;統籌安排、突出重點;科學論證、周密實施。而作為中小型水廠,當務之急是根據自身實際,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制定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優先實施供水設施的改造、水質監測和應急能力建設,逐步建立健全供水安全保障機制,切實提高優質供水保障能力。

    參考文獻:
      [1]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S].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4
      [2]城鎮供水安全技術管理體系評估指南[S].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4
      [3]張金松.凈水技術改造實施指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4]城鎮供水設施改造技術指南(試行)[S].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4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技術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56|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国语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xxxxbbbb国产精品| 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久久精品韩国三级| 99re这里只有精品热久久|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精品www色| 亚洲精品福利网泷泽萝拉|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看|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国产精品小黄鸭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日本精品3d动漫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二区| 美利坚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