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物聯網熱潮席卷全國。讓各地趨之若鶩的除了其"新興產業"的標簽,還有"萬億元"的產業規模。對此,工信部科技司司長聞庫8日在上海表示,物聯網產業的市場潛力需要較長的培育時間,預計"十二五"末產業規模能達到5000億元,而真正實現萬億級的時間節點在"十三五"后期。
聞庫在出席全球物聯網產業發展論壇時說,物聯網發展將經歷三個階段,包括先導應用階段、大規模推廣階段和產生顯著經濟外部性階段。目前,物聯網的核心技術還不成熟,標準體系尚待建立,因此"產業總體來說處于初級階段"。
具體到國內物聯網產業的各個環節,市場規模非常有限。如2009年我國的傳感器市場規模接近600億元,RFID市場規模85億元,M2M市場規模僅10億元,云計算服務尚未商業化,現有的儀器儀表基本不具備物聯網內涵。
聞庫強調,當前我國物聯網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如物聯網技術標準尚不成熟,一些國家雖占據領先位置,但還有超越空間。此外,我國擁有世界第一的公眾通信網、世界第二的電子信息產業,這些都是物聯網產業崛起的基礎。
對于物聯網產業在2020年達到萬億規模的發展目標,聞庫認為要從以下突破:一是要統籌重點領域物聯網的先導應用,突出示范效應。二是要突破核心技術,圍繞高端傳感器、新型RFID等關鍵環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三是要構建物聯網標準化體系,積極參與和引導國際標準制定。四是全面推進物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加強物聯網隱私保護技術的研發和立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