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發展、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住宅的智能化要求日益提高,一戶一表的推行,多費率水價的實施以及用水管理部門出于對數據統計及收費管理的需要,推動著自動抄表技術在水表領域的也在不斷的發展,由最初的IC卡表到脈沖累計遠端集抄再到今天的直讀技術,客觀地說,自動抄表技術直到今天技術仍然沒有完善。雖然直讀水表技術給完善集中抄表帶來了一次新的發展的機遇,給完善集中抄表技術在水表領域的發展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但是就現有的直讀水表技術而言,直讀水表的現狀仍然不大樂觀,下面我通過對幾種直讀水表技術的簡明分析,概述現有直讀水表的現狀。
實現直讀式的技術有多種方法,但是因技術限制,或者成本問題有的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目前已知并且投入生產使用直讀水表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電阻式
電阻式直讀水表是在計數器字輪上固定一個十個電阻串連的圓片,用兩根銅片,采用與印刷電路板接觸的方式獲取電阻值,從而以判斷出電阻阻值的大小來反應出水量數據。
這種方式的不足之處在于觸電數量過多,如果安裝在水表計數器的全部五個整數位字輪上,需要50個觸點,只要其中的任何一個觸點出問題,讀出的數據將是不正確的。其次是在檢碼時,有誤碼率存在,特別是字輪進位不完整時,幾個碼盤進位一半時易有錯,而一但有錯或傳輸信號出錯時,物業管理或水司收費處是無法知道的。還有在安裝過程中,如果安裝的比較緊,由于加大了計數器的機械阻尼,因此會嚴重影響水表的始動流量以及計量精度,大大降低靈敏度;如果安裝的比較松,則會出現接觸不良的問題。更為遺憾的是,這種電阻式直讀水表如果出問題,讀到的數據將不僅僅只是誤差,而是完全不正確,比如十分位字輪接觸不良,那么這個數字將根本無法讀出。因此電阻式的直讀水表幾乎已經退出市場。
二.光電式
光電式直讀水表是把光電技術和譯碼直讀技術引入直讀水表中,又可具體劃分為透光型和不透光型兩種,但是不論是透光型還是不透光型,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采用光電方法讀取字輪位置。具體是將光電傳感器打出的紅外光線或其它具有穿透能力的光線,照射到字輪上面或者側面,字輪上印有光學編碼,透光式直讀水表是在字輪背面光學對標記進行讀取,不透光的是在側面或者某一反光位置讀取,然后解讀出這些光學編碼,最終判斷出數值的大小。
光電式直讀水表雖然實現了非接觸測量,測量的準確性較電阻式有了本質提高,但是同樣掩蓋不了光電式直讀表因為本身設計帶來的弊端。由于光電式直讀表設計較為復雜,要求精度較高,所以對加工而言難度巨大,因此很難實現大面積推廣。加之其在字輪上附有感光材料,改變了原有水表的字輪結構,所以精度難以保證。
三.攝像式
攝像式直讀水表就是在原有的水表上加裝圖象采集設備來實現數據采集的,用現一個小型數碼攝像頭,對水表上的字輪進行圖象采集,可以通過數字圖象處理把圖象轉化為數字信號,然后通過總線傳輸,實現了抄表,真正做到和人眼查表一樣真實可信。攝像式直讀水表有很多優點,因為它對表內可不做任何改動,所以數據準確沒有誤差,又可實現遠端直讀,十分可靠。
即便是攝像式直讀水表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是并不意味著攝像式直讀水表已經完美,相反它也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不足。因為攝像式直讀水表采用了數字圖象處理技術,幾乎所有的廠家都是通過對表端的的圖象采集壓縮,傳送至上位機進行處理,在后臺來完成對圖象進行型的識別和處理,因此所需要傳輸的數據量比較大,目前比較好的壓縮技術也只能將數據壓縮在1~3k,但是這依舊對原有的數據總線來說是難以負擔的,導致原有的集抄通信線路不能使用。也有少數廠家雖然也有在表端進行識別的,但是技術還很不成熟,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并且在原有水表加裝攝像頭后,攝像頭的功耗比較大,供電難度很大,現有技術都不能夠很好的解決攝像頭供電問題。而且有能力生產攝像式直讀水表廠家比較少,在目前并沒有形成市場主流,這對形成統一規范的集抄標準也十分不利。
以上是針對目前直讀水表的分析,并不是詆毀或者排斥直讀表,只是分析出現狀,以謀求出一套更適合現實使用的抄表方案。我認為以目前的現狀和現有的技術水平而言,脈沖式水表還應是市場上的主導。 脈沖式水表傳感技術主要有干簧管傳感器、霍爾傳感器、韋根傳感器、光電傳感器。這些傳感技術都是通過傳感器變換、累計暫存、傳送數據三步來完成數字化自動抄表的。用水表某位指針或齒輪鑲嵌磁性材料先把計量數字變成電脈沖信號,然后單片機對脈沖信號進行采集、累加、存儲和傳送,最后傳到上位計算機進行遠傳抄表。由于脈沖水表本身的原理結構和器件本身的限制,一直以來有人對脈沖抄表的計量準確性和穩定性存在質疑。大家對于干簧管的臨界點問題、對于震動的問題、對于磁鋼的防銹蝕、防磁問題等等問題都缺乏了解,而這些問題,往往又跟系統本身的問題糾纏在 一起,讓人一時難以辨別。
但是技術是在不斷進步的,器件的加工工藝也在不斷的提高。經過多年的努力,這些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由單干簧管變為雙干簧管,或者即使保持單干簧管、霍爾元件,但是加入新技術,都較好地解決了臨界點和震動的問題。在磁性器件的改進中,目前已經找到了釤鈷材料或者鋁鈷鎳的磁鋼,代替原有釹鐵硼材料磁鋼,徹底解決了生銹和退磁問題。
由于多年來技術不斷改進,元器件質量不斷提高,目前脈沖式水表的技術已發展的比較成熟和穩定,脈沖式水表雖然時至今日還存在著某些不足,但相較剛剛起步的多種直讀式水表技術上的不成熟,在一定時期內脈沖式水表還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正因為如此,許多廠家在不斷研究直讀式水表技術的同時,并未讓脈沖式水表立即下馬。相反,鑒于直讀式水表目前諸多問題沒有解決和多個技術難點難以突破的現狀,在智能水表的制造的行業中,幾家比較有實力和權威的公司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依然在大批量的生產脈沖式水表,而非急于將不成熟的直讀式水表推向市場。
事實證明,務實的企業和要求日益嚴格的客戶均對脈沖式水表報以信任,足可見脈沖式水表在目前這個時期內還是不可被替代的。因此我們現在重要的是認清現實,而不是盲目崇尚新型技術,簡單的認為脈沖式水表已沒有發展空間。在目前技術水平的時期而言,脈沖式水表雖然更加具有優勢的,但這絕不意味著脈沖式水表永不可被取代,我們也在為直讀式水表技術的完善做著不懈的努力,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之中,隨著技術的進步,直讀式水表的技術也會發展的很成熟,我們也期待給用戶早日帶來更加穩定、可靠和更加完善的直讀式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