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巨大,有預測稱,未來30年,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將拉動2.5萬億元的投資。而水務企業也瞄準這一市場,紛紛將業務拓展至農村污水處理。雖然在這一過程遇到一些困難,但也積累著經驗和力量。
據桑德CEO張景志介紹,作為國內最早介入村鎮污水治理領域的環保企業,桑德經過幾年的布局,現在占據該領域一半左右的市場,僅2014年就獲得村鎮污水處理項目177個,呈現爆發式增長。
Q:針對桑德集團去年獲得的177個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是否可以就這些項目進行總結分類?比如根據項目的規模、技術、商業模式、處理成本、項目特點等。
張景志:桑德集團2014年獲取的177個村鎮污水處理項目均集中在鄉鎮,下一步會逐步延生到村莊,其中120個鎮采取投資運營模式,50個鎮采取輕資產托管運營模式,7個鎮采取EPC模式。對于投資運營和托管運營項目均采取區域內連片打捆模式,對于EPC模式主要是在區域內形成示范效應,以達到全面推廣的效果。從項目規模上來看,大小規模不太均衡,對于縣域城關鎮規模可達8000-10000噸/天,全部鄉鎮平均1000噸/天/鎮,隨著管網的逐步完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桑德承建的所有村鎮項目均采取自有SMART技術,體現了技術成熟先進,投資和運營成本低、易于運營管理的優勢,達到了非常好的技術經濟應用效果,具備了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實踐基礎。
Q:您能否通過這些項目對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的趨勢進行一些預判?此外,在不斷拓展業務的同時,集團的發展策略是否需要進行調整或者設立新目標?
張景志:根據目前經濟發展階段,我國農村污水處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鄉鎮污水集中處理,其次是經濟發達地區或城鎮化率較高的大中城市周邊農村污水集中處理;再次是城鎮化過程中的社區污水集中處理。我國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要求,建制鎮污水處理率達到30%,預計“十三五”將達到60%,且對于經濟發達地區以及城鎮化率較高地區的農村也將做出相應規劃要求。為此桑德集團將均衡發展市政水務、工業水務、村鎮水務三大業務板塊,并且安排村鎮水務以公司制形式獨立發展,以謀求在技術和商業模式領先優勢的基礎上,更大范圍提高市場占有率。首先是通過對適合于村鎮污水處理的S?MART自有系列技術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迭代創新,進一步提高技術經濟指標和和更廣泛的適應性;其次是通過設備集成、EPC、BOT、BT、PPP、托管運營等模式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每年以不低于200個鎮的規??焖侔l展;再次是通過水務一體化、城鄉一體化模式及智慧水務模式,積極進入村鎮供水領域,以全面解決村鎮水環境問題。
目前,桑德集團針對村鎮水務領域開發的SMART系列技術和設備已被科技部、環保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國家新產品,并被相關部委和省市列入重點推薦的技術產品名錄,成為國內主流、成熟的村鎮水務技術,得到了較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基于桑德集團針對村鎮污水處理SMART工藝的先進性以及極佳的實踐應用效果,亞洲開發銀行對于桑德集團發展村鎮水務業務給予全面資金支持和在有關國家將桑德集團開創的村鎮水務業務模式和先進工藝進行全面推廣。
Q:針對現在鄉鎮污水處理中存在的水質水量不穩定、收集困難、分散處理技術多樣、投資和績效不匹配等問題,您能否提出一些建議?
張景志:面對村鎮污水設施分散、單體規模小、混雜部分工業及養殖廢水、缺少專業技術人員等特點,需要針對性的技術工藝和相適應的商業模式。因此在商業模式的選擇上必須采取區域打捆的模式,以實現基本的規模效益;同時在建設水廠的同時,必須同步建設污水收集管網,以避免“曬太陽工程”。在技術的選擇上,切記勿將“傳統市政工藝微縮版”用于村鎮污水處理,既不經濟也不科學;同時不能一味謀求所謂的“處理成本低”而采取事實證明不可取的有關工藝;考慮到村鎮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特點,工藝須采取功能化、模塊化、易于值守運營的以工廠化設備為主的工藝技術路線;考慮到水量逐步增加的特點,須采取可擴展性好、占地面積小的技術工藝。
在目前村鎮普遍尚未進行污水處理費征收的情況下,建議國家對于村鎮污水處理進行運營費用的專項補貼,以提高村鎮政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積極性,同時建議國家盡快開展村鎮污水處理費的征繳工作。
Q:對去年集團收獲的污水處理的案例中遇到什么困難?有哪些苦與樂?
張景志:桑德集團在開展村鎮污水處理業務的過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難是有關政府對于村鎮污水處理的重視程度不夠,更多考慮的是完成上級政府的考核指標或實現各種模范城市的建設任務。但通過國家政策的要求、生態容量接近或遠超飽和的現狀以及桑德集團對于村鎮污水處理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各級政府對于村鎮污水處理的緊迫性認識逐步到位,村鎮水務行業逐步發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