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21日,為配合合肥市“大建設”需求,繼成功完成西二環東側直徑1600毫米原水管道接點施工后,合肥供水集團對西二環西側直徑1800毫米原水管道進行了遷建改造。經過近36個小時的連續作業,現場施工部分全部結束;21日早上7時,五水廠完全恢復正常供水,至此供水集團圓滿完成西二環1800毫米原水管道遷建改造工程,為合肥市暢通二環工程做好了先期準備。
全方位謀劃施工過程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此次進行遷建改造施工的直徑1800毫米原水管是合肥市的一條原水“主動脈”,和另一道直徑1600毫米原水管一起,擔負著將原水從董鋪水源廠供向四水廠、五水廠的重任。施工期間,四、五水廠僅由一條1600毫米原水管輸送原水,造成約21萬立方米/日的原水缺口。
為盡量減小施工對廣大市民造成的影響,供水集團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分析研究,制定了各項應急準備措施和調度方案,確保工程順利進行。對組織領導、施工具體計劃、供水調度、應急接點施工、宣傳及服務保障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同時,為盡量縮小影響范圍,董埔水源廠向五水廠方向原水優先保障四水廠正常生產,僅五水廠減產降壓供水。降壓期間,二、三、六、七水廠全力增產增壓,彌補管網壓力不足的情況。
施工前,供水集團及時向市長熱線、市政府應急辦等部門匯報施工的具體原因和情況;并提前48小時通過公司外網、報紙、電臺、電視臺以及微博等媒體渠道,發布《降壓供水通知》,詳細說明此次降壓受影響的區域范圍,確保廣大市民有充足的儲水時間;對涉及的重點用戶,及時派人上門,主動將書面降壓供水通知書送達;同時積極準備好應急送水服務工作,并與市消防部門密切聯系,隨時安排增援。
現場井然有序、連續作業 后方部門聯動、通力合作
此次遷建改造共有四個施工點,施工內容包括對兩條直徑1400毫米舊原水管道切割拆除、排水、清理溝槽、直徑1800毫米鋼管配件吊裝、拼裝焊接、打磨探傷、封天窗探傷、支撐砼澆筑等。
工程從18日晚23時開始,施工人員利用夜間用水需求相對較小的時機,四個施工點同時連夜展開管道內部排水及舊管道的切割拆除工作。此次工程共配置了32名焊工、24名輔助工,分成兩個班次輪班作業。夜幕下四個施工點的燈光和切割產生的火花交相呼應,施工人員分工明確、毫不懈怠。
經過一夜的奮戰,四個施工點的切割拆除工作都已基本完畢。施工人員開始清理槽坑土方,為下一步進行管道對接做好準備。對接完成后,焊工立即開始對四個直徑1400毫米接點、兩個直徑1800毫米接點鋼管共計18道焊縫進行雙面焊接。
此次遷建改造工程時間跨度長、工程量大、工作點分散。為保障施工安全,供水集團制定了詳細的安全生產制度。施工現場所有用電設備都設置配電箱,自保式漏電保護器,凡是臨時用電的終端開頭和插座均帶漏電保護裝置,設備做到一機一閘一防漏,專職電工跟班作業。施工機械、車輛、設備專人調度,挖掘機、吊車等特種機械定機定人,由配備哨子和信號旗的專人指揮。通過紅、黃、白、藍四色安全帽將管理人員和安全員、施工人員、監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區分開,加強現場人員管理。此外,專職安全員輪班全程跟蹤監控施工,以便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
此次施工,供水集團成立了由董事長、黨委書記方振任第一組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董事楊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班子成員按照分工,始終和施工人員并肩作戰在第一線。方振、楊林多次來到現場,查看施工進度,叮囑現場施工人員注意安全,在施工關鍵節點親自指揮,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同時,為及時解答用戶關于降壓供水的問題,“貼心小棉襖”服務熱線在原坐席的基礎上,增開應急線路電話接聽員,10人一組應急待命,24小時線路暢通。施工期間,截至20日晚8時30分,“貼心小棉襖”熱線共受理用戶電話2235個,其中涉及此次降壓供水的來電咨詢335個,熱線均已做好溝通解答工作;應急模擬線路配合常規線路,防止線路擁塞,無用戶排隊等待現象出現。
中心調度室對全市實時壓力監測點進行嚴密監控,根據綜合情況靈活調度供水分配;各區供水所對管網末梢進行全程監測;二次供水管理中心加強對泵房設備的監控,各部門聯動,全力保障施工期間市民用水。
加班加點全力恢復正常供水
隨著質檢人員對焊縫一一探傷合格,施工部分基本結束?,F場有專人負責機械、設備、材料等撤場工作和工作槽坑的回填工作,做到工作面回填平整、場清料盡。
為盡快恢復正常供水,20日下午,五水廠全員到位,提前進入“臨戰”狀態。晚10時15分,五水廠直徑1800毫米原水管閥門開啟,修復后的管網原水進入五水廠。21日凌晨起,董鋪水源廠逐步加開機組,水質檢測中心加大水質的監控力度,增加檢測頻次和檢測項目,及時反饋制水信息,把好水質關。至早上7時30分,最后一臺機組開啟,完全恢復正常供水。
至此,供水集團圓滿完成西二環雙側直徑1600毫米、1800毫米原水管道遷建改造工程,為合肥市打造暢通二環做好了先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