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典型組織結構
上圖是一家典型閥門類制造企業的組織結構圖。看到這個圖的時候,我馬上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企業的交付不會太好。準交率低、制造周期會比較長。
【2】正常情況下,這家企業的庫存會比較高,庫存周轉率比較差。
——
原因是:
這家組織結構的設計,存在嚴重的缺陷:
第一,PMC地位比較低,協調性比較差
放在制造部下面的PMC,基本上是協同制造部內部的生產而已,不可能對訂單交期、采購齊套做非常好的協同。
正常情況下,采購甚至不太會理會生產計劃的物料需求。這家公司的委外也是采購部操作,麻煩會更加大。
第二,倉庫設置不合理
倉庫是工廠物流的節點,必須要一個集中的核心部門管理。這家工廠的倉庫設置在銷售部以下,或是僅僅是管理成品,而原材料、半成品的庫存可能是制造部本身管理。
按照這樣的設計,庫存的精度不會高,EEP系統與實物的對應關系會比較差。即時庫存的準確率會比較低。
因為是閥門,最終是個裝配件,要非常高齊套要求。庫存不準,無法齊套。
第三,采購歸屬不對
這個組織結構的工廠,有鍛壓、機加、裝配三個車間,是生產多品種、小批量、定制化的閥門類產品。其中,采購負責裝配所需的零件、機加和熱處理需要委外。
由于PMC與采購部不歸屬同一個直屬管理者,屬于跨系統的協同。地位嚴重不對等,協同性不佳。
第四,工藝歸屬不對
工藝部門的服務對象是車間現場,且不歸屬生產最高領導指揮,顯然是辦公室Vs現場的問題,響應的速度、及時性存在嚴重瑕疵。
工藝部門要三個任務:新產品導入、作業保障和持續改善,都是面向車間現場,面向產線的作業過程的,肯定是需要有負責生產的領導主管。
第五,BOM斷極不準確(估計)
一般情況下,這樣傳統的企業,BOM斷級也不會太好。
如果鍛壓、機加、委外沒有一個單獨的生產訂單來管理,對PMC有效控制生產計劃,是非常大的麻煩。
——
那么如何來設計一個好的組織結構呢?

圖2 典型重設計的組織結構
解釋如下:
【1】面向客戶有三個主要的部門:產品設計和研發、市場和銷售、訂單交付。所以需要把生產,作為一個獨立的交付部門管理。
產品研發的交付物是BOM和圖紙。市場和銷售的交付物是訂單和預測。訂單交付部門的交付物是根據訂單、BOM和圖紙來交付訂單。
【2】訂單交付部門,核心有三個:
一個是計劃和控制,向車間供應物料、投料的生產計劃、采購和倉儲。
一個是生產作業,是毛坯、零件和成品的作業。
一個是保障作業的,是工藝、質量和設備等。
【3】供應鏈
生產計劃、采購和倉庫,組成了工廠的供應鏈部門。計劃平衡需求,采購平衡供給,而倉庫就管理物料的出入庫。
這個部門的設計,有三種組合方式:
第一,三個部門獨立,歸屬生產負責人管轄。
但是,無論如何,生產計劃部門(PMC)必須是獨立的,而且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必須比其他部門高半格,是工廠的總參謀部,需要精兵請將來指揮。采購部門是“糧草”的供給部門,對于裝配類的企業尤其重要。正常情況下,裝配類的企業的物料齊套是關鍵中的關鍵!而倉庫是物流的節點,即時庫存的準確性成為關鍵的關鍵。
第二,生產計劃和倉庫合并為資材部,控制入、出。倉儲與生產計劃部門合并,更加容易控制投料。控制了車間的投料,就確定了車間的作業量和作業順序。
第三,生產計劃、采購和倉庫合并為一個供應鏈部門,是一個大生產計劃部門。這個部門實現了需求、產出、產能和物料供給,是最理想的狀態。
一旦這個部門配置好的人員,配置好的IT系統,可以大幅度提高客戶響應能力、大幅度提高作業效率和工廠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