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水廠巍然屹立,保衛城市飲水安瀾;一縷縷清泉涓涓流淌,造福百姓用水無憂......乘著高質量發展的春風,合肥供水立足城市發展大局,明確提出工程建設、水質管控、漏損控制、效能服務“四條主線”,不斷加強創新思考與實踐,多方聯動提升漏損管控水平,把清泉從源頭送到龍頭,一直流進百姓的心頭。
加快推進分區計量建設 全覆蓋管控“一張網”
受年限、材質、外部環境等影響,城市供水管網漏損問題普遍存在,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使供水企業蒙受經濟損失,更是對用戶正常用水的水壓、水量造成了很大影響。
2018年以來,在漏損管控各項指標走在全國前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助力宜居城市建設,保障城市供水管網安全運行,合肥供水集團自我加壓、提高標準,全面深化“六級計量、三級分區”建設,同步推進流量計表務建設和軟件平臺開發,讓漏損管控工作邁進“靶向更明準、管控更精細、工作更高效”的新發展階段。
這一舉措的背后不僅蘊含著合肥供水集團勇于革新的魄力,更彰顯了潛心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決心,各項工作迅速鋪展開來。目前,全市共安裝三級表87只,五級計量表3976只,六級計量表228萬只,實現城區精準計量儀器全覆蓋。
建立健全漏損管控體系 信息化數據“一口徑”
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經過前期的學習交流和經驗累積,2019年,合肥供水集團開始全面推廣使用分區檢漏管理模式。
依據“六級計量、三級分區”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漏損管控分區計量平臺。該平臺設置了區域計量管理、DMA管理、大用戶管理等10大功能模塊,將合肥城區8375公里的管網“化整為零”,通過捕捉每個分區流量的異常變化,實現對隱蔽漏點的“逐個擊破”,進一步建立完整的漏損及產銷差管理體系,提高漏損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分區計量平臺具有主動預警、節省人力、提高效率三大優勢,既可及時發現管網供水異常,又可測算出區域的漏損情況、并輔助查找漏點,避免盲目的“地毯式”搜索,有效降低管網漏損率。
平臺“瞬時流量”數據分析功能更是發現漏點的利器。經過長期測算,DMA小區的“夜間瞬時最小流量”平均在3m3/h以下,對于高于這個數值的小區,檢漏人員便將其作為重點監控對象。
嚴格考核真抓實干 KPI壓擔“一盤棋”
讓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合肥供水集團將考核激勵機制引入漏損管控工作,生產部、營銷管理部、供水搶修(服務)中心、供水分公司等各部門都有了考核“KPI”,讓實實在在的量化指標成為檢驗漏損管控工作成效的“試金石”。
年初,集團根據各分公司的地域、用戶、小區、管網、水費回收等不同因素,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考核指標,每月考核,沒完成的進行預扣分,全年完成任務后返還扣分,與績效直接掛鉤,倒逼各分公司找方法、想對策,解難題。
此外,合肥供水集團著力打造了一支專項檢漏團隊——供水搶修(服務)中心檢漏科,并創立“雷鋒精神”聽漏隊服務品牌。這群“管網醫生”主攻市政管道漏損,不分晝夜為城區8000多公里市政供水管網“問診把脈”,并協助供水分公司開展庭院管網檢漏。
圖為聽漏現場。
為切實降低管網漏損率,合肥供水集團還通過查處涉嫌盜用、轉供城市供水、打擊非消防性消火栓違規取水等方式逐步形成供水監察合力,降低綜合漏損率。此外,還利用城市生命線工程在供水管網上布設的897臺漏失監測儀,及時處理漏失報警信息。
從爆管被動搶修轉變為及早發現迅速維保,智慧化數據平臺的應用與不斷壯大的檢漏隊伍助力合肥供水集團走在了漏損管控前列。根據《城鎮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的修正規定,合肥供水集團2018年全口徑漏損率為7.99,2019年為6.25%,2020年為5.39%,呈逐年下降的良好態勢。
水凝初心數十載,興水為城惠民生。漏損控制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綜合性工作,任重而道遠。合肥供水集團將秉持“為理想奮斗、讓用戶順心、讓員工安心、讓社會放心”的初心使命,不斷革新工作理念和模式,在堅守中改變,在改變中堅守,積極探索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為百姓幸福生活再“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