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斗上有指標。戰略如何有效分解,是戰略執行與落地的保障。
戰略分解不到位,表現出來的典型現象,一是橫不連,二是縱不通。所謂橫不連,是指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指標是孤立的,是各自為政的,缺乏相互之間的支持與配合,沒有形成端到端的閉環管理。最后諷刺的是,每個部門、每一個人的工作都完成了,但公司的總體目標沒有完成。此外,一些部門、一些工作沒完成,項目沒做好,大家總是會找出很多的外部原因與理由,認為是其它部門影響了自己的工作,而且證據確鑿。比如,銷售部門業績不好,總是會說產品質量有問題;負責產品質量的生產部門,則會說研發部門有問題;研發部門當然也會一肚子苦水,說公司投入不夠,開發要求高,進度又緊急。如此這般,一環套一環,搞得董事長最后也感覺很無奈。
所謂縱不通,是指集團層面的KPI指標很明確,但往下分解的時候,特別是到了職能部門,往往就沒有指標可分了,于是把一些日常的、例行的、非戰略性的工作,弄成了KPI指標,應付考核的要求。到年終,KPI都完成了,得分甚至可能很高,但公司的戰略沒有實現。戰略分解沒有找到關鍵驅動要素,KPI最終變成了PI,大家看起來都很忙,有苦勞,但沒有功勞,這便是縱向戰略分解不夠導致的必然結果。其根本原因,一是企業沒有對績效指標進行系統的管理,沒有形成一張總體的作戰地圖,清晰地呈現出集團的每一個績效指標,如何與相關業務及職能部門相關聯;其次,是直線業務經理不懂戰略分解,不熟悉、也不會運用專業工具,包括平衡計分卡,不知道如何找到關鍵成功因素。目標的分解,大多停留在指標的簡單分拆上面,只能機械地分解各種量化的指標。對于內部運營和學習成長方面,不知道如何分解,比如,在量化的原則要求下,培訓的KPI考核,最后就變成了40個小時的學時數。戰略沒有由財務指標和客戶指標繼續往下分解,沒有找到關鍵的成功要素,戰略就不可能執行與落地。就結果要結果,最后總是得不到結果。于是老板們困惑,團隊也困惑,績效管理怎么沒有呢?
戰略如何有效分解,需要加強下面的三項關鍵行動:
第一,描繪企業戰略地圖。部隊將軍打仗有作戰地圖,企業戰略也應該有戰略地圖,這個工作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份。企業的戰略地圖,橫向呈現的是各個業務單元與職能部門的指標;縱向呈現的是公司的一級指標庫。通過縱橫二條線,由此清晰到看到公司級的戰略訴求是如何與每一個部門和業務相關聯的;關聯的屬性可以分為三類,強關聯,弱關聯,無關聯。
第二,運用平衡計分卡,做好結構化的分解。平衡計分卡是戰略分解的一個有效的工具,從財務到客戶、運營流程和學習成長四個維度,反映的是企業運作的規律,呈現的是企業經營的本質,如何從無形資產到有形資產,幫助企業做好戰略分解。平衡計分卡有“三個一”,即一卡、一圖和一表。借助這三個工具,最終幫助我們實現戰略的分解,達成企業經營管理的五步路線圖,即戰略如何轉化為目標;目標如何轉化為計劃;計劃如何轉化為行動;行動如何轉化為結果;結果如何改進和提高。
第三,把戰略分解當作中高管的一次最重要的團隊活動。戰略分解是老板的事情,是戰略規劃部的事情,也是所有業務和職能部門的事情,是大家每一個人的事情。戰略分解活動,是中高管團隊在一起的最好的團建建設,是最好的戰略宣貫的場所,是最好的戰略溝通與共識的機會,是把戰略做真的第一步。沒有宣貫的戰略是不被重視的,沒有經過討論的戰略邊界是不清晰的,沒有參與的戰略是不被認同的。把戰略分解當作團隊的一次最重要的團建活動,是戰略執行與落地的前提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