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yk2w"></ul>
    <ul id="oyk2w"><tbody id="oyk2w"></tbody></ul>
  • <strike id="oyk2w"><s id="oyk2w"></s></strike>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管理資訊
     
    管理資訊

    “主力”和“備胎”: 家電巨頭IoT時代的兩難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1-08  來源:懂懂筆記  瀏覽次數:619
    排隊“改名”的苦與愁。

     

    下班回家,打開 房門:頂燈、空調、電視、空氣凈化器自動打開,攝像頭關閉,窗簾自動拉上;走進廚房或者衛生間,壁燈自動亮起,走后自動關閉;晚上上床休息,對著床頭的智能音箱說一句晚安,家里所有的照明全部關閉,空氣凈化器自動進入睡眠模式。

     

     

    第二天清晨,鬧鐘響起,窗簾自動打開。出門上班后,掃地機器人自動開始打掃……

     

     

    聽上去很科幻是不是?但這確實是一位IT白領每天的真實生活狀態。并且,如今能夠享受這樣全屋智能生活的人越來越多。

     

     

    對于很多家庭而言,IoT時代的便利越來越貼近生活,而對于那些提供軟硬件設備的企業而言,這同樣是一次歷史性機遇。這其中,傳統家電企業更是“唯恐落后”,在傳統家電行業凸顯頹勢、增速放緩的當下,它們更需要這樣一個機遇激活自己的未來。No.1
    改名:面向未來的第一步

     

     

    近一年來,可以看到家電圈出現了一股很有意思的風潮,不少有著多年歷史的老牌家電企業開始排隊改名。

     

     

    本月初海信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擬由“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海信電器”變更為“海信視像”。而在海信電器改名之前,美菱、TCL、海爾、創維等家電企業也先后都修改了公司的名稱。

     

     

    如果要總結規律的話,就是名稱中的“電器”被弱化,“科技”感被強化。

     

     

    無論每一家公司更名的背后有何原因,它們的“修改”動作都是在一個大趨勢之下,那就是整個家電市場的增速放緩。

     

     

    以最傳統的電視、冰箱、空調三個品類為例,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范圍內電視和冰箱零售規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彩電市場的零售額規模為1490億元,同比下降8.6%,冰箱市場零售量規模3272萬臺,同比下滑3.1%。

     

     

    只有空調市場同比實現了一定增長,2018年的零售規模為5703萬套,同比實現1.6%的微增,但相比2017年26.4%的同比增幅,景氣已經不再。

     

     

    面對增長壓力,所有家電企業都在尋找新的增長空間,而5G和IoT的落地似乎是最大的希望。向智能化轉型,向IoT要增量,似乎成了共識。

     

     

    各大家電企業也確實開始了新動作。據GfK的預測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智能化家電”市場的規模將超過3100億元,占整體家電市場的41%。而根據此前蘇寧和奧維云網聯合發布的《2019半年度家電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彩電市場中智能電視的比例已接近100%,空調產品的智能化比率超過40%。

     

     

    對此,相關家電行業觀察家對懂懂筆記表示:“智能化是整個行業的大趨勢。多數老牌家電企業為上市公司,由于傳統家電市場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一些上市家電企業的市盈率都很低,包括美的、格力等頭部家電企業的市盈率也都不到20%。從部分家電企業修改名稱可以看到,這是企業戰略的調整舉措。這種轉型的姿態擺出來,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提高資本市場對他們的關注和興趣。”

     

     

    當然,改名稱只是表象,真正的變化應該在“骨子里面”,就是技術、產品和生態。No.2
    兩難:轉型路上進退維谷

     

     

    傳統家電企業的智能化升級是必然之路。從普遍認知來看,目前家電產品自帶APP或者能夠接入網絡,基本上可以算是智能家電范疇。但是,對于這些傳統家電企業而言,智能化轉型不只是讓電視、冰箱、空調“聯上網”這么簡單。

     

     

    如果只是產品的聯網,智能化家電市場依然會是一片同質化的場面。在行業升級過程中完成自身轉型的家電企業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是獨自前行還是盡可能多的尋找合作伙伴。

     

     

    選擇前者——成為標準甚至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挑戰更大、難度更高,但成功后所獲得的回報也更豐厚;選擇后者,與巨頭同行或是抱團取暖,轉型的過程會更加平穩,但在萬物互聯時代很難成為主角。

     

     

    5G+萬物互聯時代,誰能夠制定游戲規則,擁有成熟的IoT生態和龐大的用戶基礎,才真正具備了核心競爭力。但是,這也是轉型面臨的最大挑戰。擺在大多數傳統家電企業面前的選擇,要么是獨自打造技術標準、IoT生態,要么是融入到其他互聯網巨頭的IoT生態中。

     

     

    有實力和自信的玩家,似乎都選擇了第一條路。

     

     

    以海爾和海信為例,這兩家位于青島的家電行業巨頭都在打造自己的IoT生態。但是在國內市場,它們面對的是小米、華為等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巨頭,從市場反饋和用戶認可度方面來看,二者的IoT生態并沒有得到太多關注。

     

     

    對此,相關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對懂懂筆記表示:“國內的家電企業絕大多數都是‘偏科生’,它們往往只是在一個品類上很強,比如海爾的冰箱、格力的空調、海信的電視、美的的小家電等等,但想要打造一個完善的IoT生態,需要全品類覆蓋以及強大的用戶認知。”該人士指出,即便這些企業在產品線上實現了全品類覆蓋,用戶和市場對其拳頭產品之外的產品線認可度也不會太高,“可以看到,愿意嘗試一個家電品牌‘全家桶’的用戶并不多。”

     

     

    針對互聯網巨頭的跨界競爭,該人士強調:”與小米、華為這些新入局的企業不同,這些傳統家電企業因為在品牌影響力和營銷等方面相對顯得古板,沒有在新生代用戶群體中獲得較高的關注度,品牌忠誠度上也遠不及那些做手機起家的跨界品牌。”

     

     

    可以看到,小米、華為是以自己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影響力切入用戶心智,同時將IoT業務作為自身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二者針對IoT分別提出了1+4+X和1+8+N戰略,如果看著感覺有些暈,我們不妨聚焦公式中最重要的那個1——智能手機。No.3
    融入:在別人的規則下再創新
    正是過去多年來在手機業務上的發力,為二者積累了龐大的用戶群體。如今,龐大的用戶基數也為其自身的IoT生態提供了基礎。相比較之下,多數傳統家電企業一是在用戶基數上無法與頭部手機企業相比,二是智能手機所具備的聯通性和高頻率使用剛需,也成了家電企業轉型中的短板。

     

     

    除了用戶基數,“IoT入口”也是一個關鍵點。前兩年有聲音指出“入口”是智能音箱和手機,如今,業界又普遍認可多入口概念。但不管入口是什么,在IoT生態方面多數家電企業只有一個“大屏”,其他電器上的“小屏”目前也很難被認可。

     

     

    試想一下,如果用戶要對著空調、冰箱、洗衣機說出(輸入)各種各樣的控制指令,會是怎樣的一種尷尬?

     

     

    顯然,智能音箱依然現階段最重要的IoT生態入口,智能手機則緊隨其后。根據Canalys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阿里、百度、小米三家企業分列全球智能音箱銷量的第2、3、5位。三家的智能音箱銷量分別為390萬臺、380萬臺和340萬臺。

     

     

    如此龐大的銷量在為企業帶來大量智能化家電新用戶的同時,也在不斷訓練和完善其各自的AI技術和聯接能力。

     

     

    與小米、華為這兩家企業親力親為打造生態環境的做法不同,百度和阿里是在擁有大量用戶基礎和相對成熟的入口(智能音箱)后,選擇了與更多家電企業進行合作,將其他家電產品接入到自己的生態中。從商業規律來看,兩者都在做平臺、做游戲規則的制定,這對于一眾傳統家電企業而言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各方的合作豐富了生態內容,同時被相對完善的生態(產品)吸引過來的用戶,又會在銷量上反哺家電企業,形成理想狀態下的正循環。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所有家電企業將失去對生態的主導權,變成了產品提供商。

     

     

    對此,相關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對懂懂筆記表示:“IoT生態的背后,考驗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產品覆蓋,還需要有足夠強大的AI技術來支撐。這也是華為、小米以及百度、阿里等行業巨頭的優勢所在。如果說用戶和市場口碑還可以慢慢積累,但在AI這種核心技術上,家電企業很難在一朝一夕間進行彌補。”

     

     

    說得嚴苛一點兒,絕大部分傳統家電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被時代“拋棄”。雖然5G與IoT的到來帶來了一些希望,但“偏科”的傳統家電企業想要憑借一些拳頭產品打造屬于自己的IoT生態,難度極大。

     

     

    結束語

     

     

    面對跨界而來的“野蠻人”,固守陳規、燒錢補貼肯定都不現實。所以,有分析人士指出,類似海爾、海信這種自己打造生態環境和游戲規則的做法可以嘗試,但不應該作為重金押注的方向,或許“備胎”的角色更適合它們。與擁有龐大用戶基礎的互聯網巨頭合作,似乎是更為明智的選擇,加入它們的生態,同時完善自己的產品和用戶體驗,即便在別人的規則下也有機會闖出一番新天地。

     

     

    只是這種“委曲求全”,傳統家電巨頭愿否?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国产精品高清全国免费观看|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视| 国产精品专区第二|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伊人久99久女女视频精品免| 网友偷拍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久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影院| 99精品中文字幕| 天美传媒精品1区2区3区| 500av导航大全精品|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毛片| 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99ri精品国产亚洲| 久热re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