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調整總體供水方案,采取多水源互補優化調度新舉措。優化黃前水庫、汶口和舊縣等水源地水量的動態分配,結合城區供水管網布局,合理確定調控時序。在今冬明春水庫水量較少季節,主要壓縮黃前水庫原水,啟動安家林水庫和劉家莊水庫,以及市區和東苑莊等備用水源,并充分發揮汶口和舊縣兩個在用水源地的供水能力,確保總量供給滿足用水需求。
二是增加水源調蓄能力,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在泉河水廠和青春創業園已分別建成5000立方米清水池基礎上,正籌劃在南關水廠新建5000立方米清水池一座,提高舊縣水源地來水保障能力,使水源調度有緩沖、水廠機泵開啟調控有保障。實施小安門水庫調水工程,大約投資3500萬元,敷設直徑800毫米管道約16公里,將小安門水庫原水調入黃前水庫原水管道,完成通水后,確保黃前、劉家莊、安家林和小安門水庫水量互補,在水量平衡的調度時間上銜接性強、原水水量穩定,充分發揮三合水廠制水的最大效應,保障泰城北部用水需求。
三是加快實施環湖水廠建設,提升西部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供水后勁。目前,水廠進出水管線正在敷設,主體工程進入招投標階段,計劃2015年6月底,即夏季用水高峰到來之間投入運行。水廠日供水能力達2萬立方米,出廠高壓8.5公斤、低壓6公斤。工程通水后,將緩解周邊缺水局面,提升周邊用戶水質水壓,為西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用水提供根本性保障,特別是給周邊區域內大項目引進提供充足的用水保障。
四是布局泰城管網整體解決方案,實施管網貫通工程。目前,正實施長城路(名嘉廣場段—南外環堰北)供水管線工程,鋪設直徑1000毫米球墨鑄鐵管2.1公里,解決南部高新區供水主干管輸送,同時確保泉河水廠安全供水至城區主管網,提高供水輸配能力,其他城區干道管網配套工作也正抓緊實施。計劃用2—3年的時間,逐步形成東西貫穿、南北貫通,布局合理、保障性高的供水主干網,基本實現供水調度基礎牢、應急保障能力足,用戶用水均衡穩定的供水總格局。
五是強化日常優化供水調度工作,確保新方案科學有效運行。合理調度三合水廠、泉河水廠、南關水廠,以及各供水加壓站運行,嚴密監控新的供水模式實施情況,對各水源地、水廠、加壓站、二次供水設施等運行情況,搞好跟蹤監測與調度,不斷優化供水調度方案,不斷提高供水均衡穩定水平。加強管網與末端用水管理,加大工作措施,對供水管道、表井等供水設施周期性巡檢維護,減少跑冒滴漏。
六是強化方案的整體協調運作,確保各項措施全面落實。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分工,充分發揮任務執行部門的互動配合與資源共享作用等措施,提高了方案的執行實效,形成了公司上下凝心聚力,全力做好保障供水惠民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