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筆配股合計融資25.67億港元,4.29港元的新股定價正好是1月18日(周五)的收盤價。配股完成后,長江電力持股4.67%,北京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北京控股)持股42.43%。
1月19日,長江電力也發布了公告,披露了這筆交易的信息。
這個時點,北控水務股權融資25.7億港元,而且新晉股東實質上是國務院直屬的長江三峽集團,這是一大利好,北控水務的股價很可能會迎來表現。
這份公告還有幾個細節和看點:
1)最終認購北控水務集團股份的是長江環保集團,長江環保集團是三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由于目前長江環保集團的境外投資平臺未完成設立,所以先由長江電力認購新股,待長江環保設立好境外投資平臺,再由長江電力轉讓給長江環保集團。
目前長江電力持股不到5%,但長江電力表示,未來不排除繼續增持股份的可能。那就有一種可能性是,如果長江電力繼續增持,比如達到5%,它大概率只能在二級市場購買。
2)長江環保集團成立于2018年12月18日,是三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從股權上看和長江電力是“兄弟”關系;而三峽集團直屬于國務院國資委。可以看出,長江環保集團這個新公司,應該是要承擔國家分派的特定任務的。
根據官網描述:長江環保集團是三峽集團承擔國家賦予共抓長江大保護使命的實施主體,負責長江大保護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維護等工作。
在此之前,北控水務集團的股價一直在較低的區間內來回震蕩,也沒什么異動,即使不考慮這份公告可能蘊含的價值,股價走勢也顯示了某些底部的特征。這份公告很可能是額外的利好。
北控水務的主要業務包括:水處理和水治理。具體而言,水處理又包括污水處理、再生水、自來水供水及海水淡化等;水治理包括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和BOT(建設-經營-轉讓)項目等。
2018年上半年,水環境治理占總收入的58%,污水及再生水處理服務占21%。從盈利上看,水環境治理貢獻了總利潤的47%,污水處理等貢獻了32%。這兩塊最大的業務合計貢獻了收入和利潤的近80%。
因此,北控水務的業務又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穩定的、幾乎沒有周期性的水處理業務,屬于典型的公用事業服務;另一個是水治理工程,這個業務需要依賴各類資源和資金的支持,本質上屬于類金融的工程類業務;兩者的占比接近4:6。
截至2018年上半年底,北控水務共運營860座水廠,其中包括704座污水處理廠、133座自來水等,覆蓋了中國28個省級地區。上半年新增每日處理能力265萬噸,相當于總量的7.8%。在穩定型的水處理業務上,北控水務實現了全國布局,并且保持了擴張趨勢,這構成了北控水務占比近一半的穩固的基本盤。
在工程類水治理業務上,北控水務有18個綜合治理項目正在建設,分別位于全國各個地區;還有若干個BOT項目,位于山西、山東、浙江等多個省市。
資本市場對北控水務的主要關注邏輯,主要集中在工程類業務上;這類業務很難有確定性,同時又受到政策調控(如PPP整頓)和融資環境的影響。因此,在悲觀的氛圍下,工程類業務很容易在估值上大打折價。
整個2018年,融資環境全面趨緊——銀行放貸態度謹慎,去杠桿和再融資政策收緊等。PPP項目全面整頓,審批從嚴。因此,資本市場對環保工程類業務均持保守甚至回避的態度。
北控水務也不可幸免——2018年,北控水務集團的股價下跌了34.05%。截至最新收盤價(4.92港元),PE估值僅為9.7倍,接近5年來的底部區域。
換個角度看,這可能就是機會。
從基本面和估值來看,穩定的公用事業型業務構成了一半的基本盤,而不確定性的另一半工程類業務,其風險已經包含在股價內,估值接近歷史底部。即使沒有新的變化,股價也已經具備較好的安全邊際。
融資能力,是資本市場對于資金需求型的環保工程類企業的核心關注點。
但2018年以來,北控水務卻逆勢完成了多筆大金額融資:
2018年1月,公司按5.9港元配售4.5億股新股,融資26.55億港元;
2018年5月,公司發行5年期20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票面利率4.92%;
2018年5月,公司發行7年期10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票面利率5.1%;
2018年7月,公司發行5年期10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票面利率4.45%;
2018年7月,公司發行7年期20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票面利率4.72%;
2019年1月,公司發行7年期10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票面利率3.95%;
2019年1月,公司發行10年期10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票面利率4.49%;
2019年1月,公司按4.29港元增發4.7億股新股,融資20.19億港元;
最近一年,北控水務累計股權融資46.74億港元,累計債券融資80億元人民幣。
北控水務始終保持了公開市場的高級別評級(標普評級BBB+),發債的利率都是同期限信用債的最低水平。例如,2018年7月的債券利率為基準下浮5%;2019年1月的債券,其中7年期的利率為3.95%,大幅低于上次的4.72%。
大規模低成本的融資,構成了北控水務的核心競爭優勢。從邏輯上,也應該極大地緩解了資本市場的擔憂,但或許市場悲觀的看法還需要時間去扭轉。
這些融資不僅保證了工程項目的盈利能力,也增強了競爭時的拿單能力,甚至能夠幫助公司實現逆勢的并購擴張。
在北控水務的發展歷史上,有過兩次快速擴張,一次是2008年,一次是2013年,這兩次的共同大背景都是融資環境緊張和資產價格下降,北控水務在行業的周期底部完成了抄底動作。
2008年,北控水務收購了中科成、貴港供水、深圳華強等公司;
2013年,北控水務收購東莞市7家水務公司、北京建工環境發展等,當年處理能力增量同比增長62%;
2018年的情況和前兩次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融資環境趨緊,PPP從擴張轉為收縮,行業內的很多公司業務受阻。而此時,北控水務卻“囤積”了一大筆低成本的資金,如果這些現金換成了不錯的資產,公司的內涵價值將得到快速提升。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北控水務毫無疑問是國企,但卻有不錯的管理層激勵計劃——2013年授出了一筆4億份購股權,后來又陸陸續續出臺更大范圍的激勵計劃。截止目前,周敏等高管合計持股3.72%。管理層、員工與公司的利益綁定,因此北控水務在很多動作上表現出了民企的干勁。
2019年的大環境依然不樂觀,手握現金會是一項極大的優勢,北控水務有可能去做一些并購擴張,這是符合邏輯和有史可循的。
小結
長江電力入股北控水務集團,絕不會是簡單的財務投資,長江環保集團需要有人幫它完成高層指示的任務,這是比商業利益更要緊的事了,后面大概率有動作。
北控水務的背景資源更上一層樓,就像穿上了一層“黃馬褂”,而現在手上又有很多的錢,未來的路應該很好走。
北控水務集團(0371.HK)的股票和整個港股市場一樣來回震蕩,但這個事件可能是一個催化劑,帶來一些獨立的變化,這一點很快可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