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業績看似平常,但對三川智慧有里程碑的意義,它標志著三川智慧物聯網水表的時代開始進入增長快車道。
智慧城市風口吹動三川水表智慧進程
三川智慧地處江西鷹潭市,主營機械水表、智能水表、水表配件以及水務管理軟件的研發、生產、銷售業務,2010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
從智慧城市概念興起,到住建委發布了277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智慧城市風口在國內形成,為傳統水表制造企業的三川智慧吹開了一扇智慧之窗。
作為終端數據采集設備,水表連接千家萬戶。為收集采集數據,傳統機械水表必須上門。成千上萬的抄表員成了水業公司巨大的人力成本。智能水表可以有效的解決上門抄表的問題。三川公司管理層認為,隨著流量計量技術、網絡通訊技術、自動控制技術、GIS地理信息技術、微功耗供電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日趨成熟與完善,智能水表已成為市場熱點和發展必然。以此為突破口,2015年,三川智慧與華為開始共同探索基于NB-IoT技術的居民用水數據采集和平臺管理;2016年,公司名稱從三川股份改名為三川智慧,從此,三川水表進入智慧時代。
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 NB-IoT智能水表國內領先
三川智慧智能水表業務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的助力。2017年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分辦公廳關于開展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薦的通知》(工信廳裝函[2017]215號),三川智慧《智能水表遠程運維服務試點示范》項目成功入圍,成為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單位。
公司注冊地鷹潭是國家信息惠民、智慧城市和電信普遍服務三個國家級試點城市,2016年11月,鷹潭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國家新型智慧城市的目標;在國內率先建成了三張覆蓋全域的NB-IoT業務網。在此基礎上,鷹潭市圍繞NB-IoT水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上游是芯片生產商,下游則是模組生產和水表生產企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則提供NB-IoT網絡基礎。2017年2月起,幾個月的時間,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就已經在鷹潭實現了NB-IoT網絡的全覆蓋。
三川智慧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成果顯著,借助華為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從2015年三川智慧與華為開始共同探索基于NB-IoT技術的居民用水數據采集和平臺管理開始,到2017年10月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在鷹潭召開了“鷹潭10萬臺NB-IoT智能水表商用上線及階段成果發布會”,啟動“鷹潭10萬臺NB-IoT智能水表商用上線”儀式,僅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公司表示,三川智慧將繼續密切與華為合作,拓展海外市場,推動智能水表在國外市場的銷售。
行業首個十萬量級的NB-IoT智能水表應用項目,開創了NB-IoT智能水表的大規模應用的先河,創立了三川智慧NB-IoT智能水表領域優勢地位。
進軍大城市初見成效 業績呈現加速增長端倪
就在幾天前,三川智慧公告,公司與上海市能水電集成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參加了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2018年上海城投水務(集團)小口徑物聯網(NB-IoT)電子遠傳水表采購及安裝項目”的公開招標。近日,聯合體正式收到該項目的中標通知書。公司認為此次聯合體成功中標,有利于公司智能水表產品進入上海市場,擴大市場影響;同時,該項目的順利實施,也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公司銷售部門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緊跟智慧城市發展步伐,主攻大城市業務,是公司戰略。公司擁有上市公司平臺,在NB-loT智能水表應用領域處國內領先地位,擁有進軍大城市的實力和比較優勢。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公司在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和6到7個二線城市取得突破,向縱深發展前景喜人。目前公司NB-loT智能水表銷售總量近20萬個。公司公告稱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智能水表的發貨量同比大幅增長,是報告期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巨量智能水表終端想象增值空間引人關注
作為通信界的新晉“網紅”,2017年NB-IoT產業進入了規模商用的元年。華為、中興、電信、移動、聯通等多家巨頭頻頻動作,相繼加大加深對NB-IoT的布局及資源投入。NB-IoT良好的兼容性降低了部署的成本。其本身具有更低的功耗,理論上估算,承載NB-IoT的終端模組基于電池的待機時間可達10年之久。模塊成本的降低,也讓市場更多的公司開始應用這項技術,風靡全國的共享單車就是其一。
《中國水表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十三五”期間智能水表(含智能應用系統)銷售收入占全部水表銷售比例要達到40%,業內人士預計國內智能水表市場規模將穩步提升,預計未來5年我國新增智能水表將超過1.5億臺。三川智慧NB-IoT智能水表率先商用,今后市場占有率不容小視,千萬級別的用戶數可以期待。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風靡資本市場的今天,千萬級別物聯網水表終端,它的想象增值空間應該會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