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改革求創新,優質供水馬不停蹄。積極探索新工藝、新技術,扎實推進水質深度處理的工藝技改。“嘉興市城市供水微污染原水深度處理工藝的研究和應用”等多個項目獲得了上海市和嘉興市科學技術進步獎;2006年在全國給水深度處理研究會上,石臼漾水廠的生物預處理+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模式和運行管理被專家學者譽為“嘉興模式”,成為全國制水行業的典范,建議在全國推廣。加強與科研院校的緊密合作,借助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專項的科研攻關,在貫涇港水廠中試和規模性生產應用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突破和完善了冬季濕地對氨氮強化去除技術、次氯酸鈉生產及投加應用技術、多載體組合強化生物除氨氮技術、基于水質水壓安全保障的城鄉統籌供水系統運行優化技術等關鍵技術,構建了區域供水安全保障技術集成體系。貫涇港水廠先后被列入“十一五”期間國家級水專項“長江下游地區飲用水保障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的依托工程、“環太湖流域內河河網水源處理集成技術”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間國家級水專項“水廠水質提升示范工程建設”。下階段,將繼續依托國家“十三五”水專項“太湖流域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集成與綜合管理”課題研究,進一步加快成果轉化和應用,建成從源頭到龍頭的城鄉一體化安全供水技術體系和運行管理體系的綜合集成示范區。
二是改革促深耕,服務優化蹄疾步穩。通過打造“96390 紅船供水排頭兵”黨建服務品牌,黨建引領成效明顯。不斷健全“一個中心、多個窗口”網格化管理體制。在報漏、報修、報建、咨詢、批評和投訴等方面,構筑起更加便捷、高效的溝通橋梁,用戶滿意度不斷提升?,F有12個營業所辦事窗口、3個進駐行政審批中心的窗口、1個網上辦事大廳。今年截止到12月6日,熱線中心共處理用戶各類來電訴求90924次,抽訪滿意度達到99%以上。“供水服務進社區”工作常態化,特別是在抗嚴寒期間加大服務力,降低水管爆管發生率,現場為居民提供用水業務咨詢、水質咨詢和供水維修等服務。今年以來,已開展活動100余次,及時解決了群眾的急事難題,供水服務再上一個臺階。今年8月,“嘉興供水”微信服務號正式上線。通過設立統一的網絡和微信服務平臺,網上營業廳升級至掌上營業廳。同時,通過優化辦理流程、整合服務資源、融合線上線下、借助新興手段等方式,水費繳納、水表過戶、客戶信息變更、用水性質變更等11項個人供水業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進一步優化了業務流程,減少了用戶往返。
三是成果得共享,能力升級、福及城鄉。在供水能力適度超前、制水能力全面提升的前提下,嘉興供水全面啟動鄉鎮供水環網工程,與供水主管網有效配合,確保各鄉鎮實現雙路供水,供水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證,為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啟動打下堅實基礎。2009年12月,王店鎮給水工程順利并網通水,市本級提前一年完成嘉興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一期目標任務。其后,為進一步保障鄉鎮供水安全,嘉興供水全力開展并完成了南湖區鄉鎮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秀洲區鄉鎮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嘉興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即將竣工。同時,為不斷完善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配套建設,今年9月,嘉興供水完成智慧供水平臺上線工作,建立起了一個技術領先的管網智能監測系統。借助分區計量遠傳檢測裝置,精確分析用水流量異常情況,大大提升了檢漏效率,提高了搶修及時率。供水服務片區化管理試驗不斷深入,今年率先在嘉興市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供水三分公司試行。撤所改服務站,成立洛東桃園、八字、秀水新農和洪合四個服務站,供水服務一體化得以實現,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現代化供水能力提升明顯。及時發現并處理漏點60處,極大降低了轄區漏損率,改革成果城鄉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