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市水務局、市防辦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要求,防汛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在總結工作成績的基礎上,汲取受災地區經驗教訓,該局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防汛工作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隱患,扎實開展防汛工作“回頭看”專項行動,在五大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進一步統一防汛工作思想認識。市水務局、市防辦派出8個督查組赴防汛一線,實地督導各縣(市、區)開展防汛工作“回頭看”,對搶險救災各項準備情況進行核查。要求各級各部門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清當前我市防汛嚴峻形勢,對后續降雨、雨洪疊加做好預判,對河道降雨匯流高度關注,對可能出現的洪災時刻保持警惕。目前,各級各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司其職、協調聯動,共同做好防汛各項工作。
進一步提升預測、預警、預報能力。協調氣象、水文等部門進一步健全氣象、水情聯合研判、預警體系,加密了監測頻次,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加強市、縣、鄉、村四級預警體系建設,確保一遇險情,預警到村、到戶、到人。進一步強化與永定河、大清河、北運河、天堂河等重點河渠水系上下游、左右岸的溝通聯系。7月28日、29日分別邀請大興區、武清區、省大清河河務處有關負責同志來廊座談調研,積極構建信息共享、聯動預警體制機制,與各地各部門進一步達成共識。同時,對已建成防指調度系統的61處視頻監測點進行排查,謀劃監測系統和會商系統提升改造工程,通過提升視頻信號質量、擴大監控范圍、掃清監控盲點,努力增強防汛指揮決策能力。
進一步強化重點防范。市水務局組織技術力量針對全市總長605公里的堤防、109處險工險段進行再次巡查,對29座大中型閘涵、215座泵站進行維修、養護,堅決消除防洪隱患,不留死角。科學調度指揮文安洼、東淀、永定河泛區等低洼地區排瀝,截至7月27日,組織香河、安次、永清、霸州、大城等5個縣(市、區)的12座揚水站,成功排除486.36萬立方米瀝水,有效減少農田瀝澇損失。加強關鍵部位應急值守,做好搶險救災、群眾轉移安置各項準備,確保險情發生時抗災、救災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進一步規范物資儲備調運。全市現有防汛儲備物資2593萬元,其中省級287萬元,市級924萬元,縣級1382萬元。市水務局針對此次強降雨應對過程中暴露出的防汛物資應急儲備不足問題,在已招標采購34萬元防汛物資的基礎上,進一步編制了應急照明、虹吸管等防汛除澇設備購置計劃,估算投資60萬元。同時,與周邊地市加強協調,優化物資調用方案,確保險情發生第一時間調運到位、發揮作用。
進一步夯實水利工程保障。市水務局組織技術力量對市域內水利工程水毀情況進行摸底核查,建立水毀水利工程檔案,及時匯總上報,爭取國家、省項目資金支持;同時,針對大中型閘涵、農村生產閘橋年久失修等防洪隱患,積極申報水利工程維修改建項目,夯實防洪工程體系。截至目前,我市水利工程設施損毀涉及堤防、橋梁、涵洞、水閘等水利工程共計204處,估算損失4316萬元,并已將第一批防汛應急項目報省審核,估算工程投資1722萬元。此外,積極推進重點水利工程實施,土門樓閘重建項目初設已獲批,概算投資5480萬元;永定河左堤(泛區段)堤防加固工程設計變更已獲批,涉及工程投資約2000萬元;農村閘橋維修改建項目涉及香河、安次、霸州、文安、大城等5縣(市、區)的15座閘橋,估算投資995萬元。同時,市水務局切實加強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防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千方百計確保施工人員安全,最大程度減少財產損失。 來源:廊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