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為環境產業的水資源公共事業,兼具公益性和安全性,難以簡單地市場化或民營化,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難度不小。
近年來,重慶水務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市水務資產公司”)緊緊抓住水和固廢行業優勢、政府政策支持優勢、股東技術管理優勢和資本優勢,加快整合環境產業,向社會和公眾提供優質服務。同時,抓住改組資本運營公司機遇,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型,并以提質增效和協同創新為抓手,“補短板”、“添動力”,全面推進供給側改革。
提升服務效能
補齊補強民生保障短板
重慶水務資產公司系重慶水務集團2007年股份制改造、2010年上市而設立的國有股持股主體。2011年11月,市政府決定整合水務集團和水投集團,推進“兩水融合”,水務資產公司“由虛變實”成為兩集團的母公司,依法行使國有股東職責,這也標志著重慶從此邁入“大水務”時代。
公司董事長李祖偉介紹,“兩水融合”提上日程之后,水務資產得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更好地履行市政府授予的水資源“總平臺、總賬戶、總業主”職能。公司通過增加有效供給,減少無效供給,優化存量、做強增量進行結構性改革。對存量有交叉的資產進行整合,對增量以資本為紐帶,推進“兩水”融合,推進同城、同質、同價;穩步推進供水管網互聯互通,解決區域交叉、體量不均衡等問題,優化城市供水布局和保障水質安全。
依托多年積淀形成的水和固廢行業優勢、政府政策支持優勢、股東技術管理優勢和資本優勢,水務資產著力從3方面提升服務效能,補齊補強民生保障短板:
一是補齊全市基礎設施短板,加快供水、水源性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目前已建成水庫51座,供水廠89座;二是補齊全市水資源保護短板,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三是優化供水布局和水質安全,僅在2015年,企業就投入資金4億余元,改造戶表21.84萬戶。
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目前,水務資產已構建起了完善的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極大提升了全市供水、污水排放及垃圾處理能力。
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水務資產年供水能力已達17.4億立方米,日供水能力476萬噸,建成污水處理廠84座,日處理能力303萬噸,擁有22個垃圾焚燒發電BOT項目,規劃日處理生活垃圾3.6萬噸。
加快邁向資本運營
以協同創新增添發展動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之一是激發創新活力,“五大發展理念”也將創新發展排在首位。在創新發展方面,近年來,市水務資產公司既注重創新的頂層設計,又注重創新的氛圍環境,為公司的發展添加了新的動力。
2015年6月30日,水務資產與法國蘇伊士環境集團和香港新創建集團的合資公司——重慶蘇渝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巴黎簽署協議,共同投資混合所有制的重慶德潤環境產業集團。
投資協議完成后,水務資產和蘇渝實業分別持有德潤環境74.9%和25.1%的股權,依托各股東方強大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實力,德潤環境成為一個百億級的投資平臺。
“環境產業細分門類多、產業鏈條短、適合橫向布局的特征,正與資本運營公司‘橫向發展’的經營特性相適應,而股份制改造,目的是對下屬企業完成現代企業改造,從制度上保證企業保持旺盛的活力。”李祖偉表示,德潤環境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其市場化、國際化優勢,對完全競爭的市外、國外環境項目,以及需要控股、經營或進行重大并購整合的項目,由德潤環境進行資本投資和運營,將加快實現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優化企業股權結構、推動國有資本流動和實現保值增值的目標。
目前,水務資產被投資企業主要從事城市供排水、垃圾焚燒發電和危險廢物處理業務,依托德潤環境這一平臺,水務資產將向可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控污減排、土壤修復、環境技術開發、水及固廢循環管理和環境產業園區開發等環境產業全面拓展。
“智慧來源于基層,只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措施、新的辦法,把過去沒辦成的事現在辦成了,把過去辦成的事現在辦得更漂亮了,都是創新。”李祖偉對此感悟頗深,他表示,大力推進開放協同創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理念,在公司領導班子中已經達成共識。
據悉,目前,公司已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案,下一步將構建企業創新及研發孵化平臺,深入對標行業先進企業,找差距、促提升,設立創新基金,激發人才創新的內生動力,推動技術、管理創新,并將被投資企業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情況納入年度考核。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