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做好新時期水利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湖北河流、湖泊、庫塘眾多,水多成洪、水少易旱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水環境損害、水生態惡化的狀況還沒根本好轉,實現“讓千湖之省碧水長流”的任務艱巨繁重;三峽工程庫壩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位于湖北,維護國家水安全,確保“一庫清水北送”“永葆長江母親河生機活力”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必須全面貫徹“綠色決定生死”綱要,深入推進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不斷加大依法治水管水興水護水力度,持續提升湖北水安全保障能力,為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和“五個湖北”建設提供有力的水資源支撐,為保障國家水安全做出湖北應有貢獻。
一、堅持“三個從嚴”,守住水資源“三條紅線”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途徑。必須樹立底線思維,把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重要抓手,不斷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管理。
一是管理制度要從嚴。建立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落實計劃用水、取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等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推行用水定額管理,落實節水設施“三同時”制度,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加強水功能管理和排污口管理,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實行納污總量控制制度,促進江河湖庫水體水質全面改善。
二是約束指標要從嚴。強化“三條紅線”指標剛性約束,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千關萬關不放水關”,將水資源承載能力作為區域發展、城市建設和產業布局的重要條件。加快完善省、市、縣三級行政區“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開展重點河流水量分配,把相關控制指標落實到江河控制斷面、各級行政區,確保實現全省年用水總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等指標任務。
三是監管措施要從嚴。完善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加強監督和考核。加大執法力度,對觸碰“三條紅線”的行為實行“零容忍”,讓水資源管理“紅線”真正成為水環境“警戒線”、水生態“保護線”。
二、堅持綠色發展,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
水資源是生態系統的控制要素,水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必須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更加重視、積極推進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
一是大力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以武漢市、襄陽市、咸寧市、鄂州市、潛江市5個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為龍頭,不斷探索積累和推廣經驗,建立完善水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
二是開辦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加強生態保護區、飲用水源區、水源涵養區、濕地保護區保護與修復,推進生態脆弱河河生態修復,加強水土流失防治,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開展退耕還湖、退養還灘,嚴格禁止擅自圍墾占用湖泊濕地,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三是實施江湖連通工程。因地制宜建設必要的引調水工程和區域水網工程,加快構建布局合理、調控自如的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體系,更好發揮水體的自凈能力,落實重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劃,嚴格控制排污總量,讓荊楚大地河暢其流、水復其清。
三、堅持節水優先,大力建設節水型社會
節水即治污。湖北過境客水雖多,但人均水資源不多,水生態環境容量仍很有限。必須在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面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把節約用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生產全過程。
一是突出節水利農。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步伐,加強灌區末級渠系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建設,解決好農田水利灌溉“毛細血管”和“最后一公里”問題,努力實現“澇能排、旱能抗”,切實保障農業生產和糧食豐收。
二是突出節水降耗。大力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普及節水工藝和技術,推動重點企業、高耗水行業節水工作,加強中水回用和非常規水利用。開展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制定用水產品、重點用水行業、區域節水水效“領跑者”指標,發揮節水標桿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是突出節水控需。從源頭上擰緊水資源需求管理的閥門,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實行用水定額管理,加快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生活用水器具。開展節水型公共機構、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居民小區創建活動。
四是突出節獎超罰。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行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推行城鎮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充分發揮水價在節水中的杠桿作用。
四、堅持民生至上,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設
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可以有效增加投資需求,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民生改善。必須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要求,加快建設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利發展、惠民生的水利工程。
一是著力完善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力推進水利扶貧攻堅,擴大和加快貧困地區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設,推進主要支流及重要河流治理,啟動重點湖泊綜合治理。
二是抓緊實施重大水利項目。突出抓好列入國家172個重大節水供水項目的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荊江大堤綜合整治、荊南四河堤防加固、碾盤山水利水電樞紐、引江補漢、洪湖東分塊及杜家臺分蓄洪、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三是統籌推進民生水利工程。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堤庫閘站整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新建水源工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農水重點縣和小水電代燃料等各項民生水利工程建設。
五、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完善治水體制機制
解決湖北水短缺、水災害、水環境、水生態問題,必須推進治水思路轉變、體制機制創新,激發水利發展內在動力,在治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
一是轉變治水思路。以“五大發展理念”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想為指導,正確認識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生態規律,堅持人水和諧、以人為本,加快建設“布局科學、功能完善,工程配套、管理精細,水旱無憂、灌排自如,配置合理、節水高效,河暢水清、山川秀美,碧水長流、人水和諧”的水利強省。
二是創新體制機制。統籌規劃城鄉水資源利用、水環境治理和水源地保護,逐步實現城鄉水務服務均等共享。積極培育和發展水權交易市場,激發市場高效配置水資源的活力。完善多元化的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建設。堅持依法治水管水,縱深推進水利綜合執法,嚴厲打擊非法取水、污染水體、侵占河湖水域岸線、河道非法采砂等行為。
三是凝聚社會合力。大力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致力建設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水利干部隊伍。全面開展水資源節約保護宣傳教育,切實提高全社會的水資源意識、水生態意識、水危機意識、愛水節水意識,著力形成支持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良好氛圍。 來源:新浪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