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十二五”期間,大英縣水務局搶抓機遇、迎接挑戰、銳意進取,優化水資源配置,推進水資源保護、節約和綜合利用,保障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和經濟建設供水需求,為實現、保障全縣糧食增產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轉型升級、惠及民生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
水利建設鞏固生產之要
水利興則社稷穩,水利衰則國不寧。水利是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間,大英全縣水利建設總投資達到9億多元,干成了一大批事關民生、發展的水利大事,水利建設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重大飛躍,水利基礎保障能力邁上了新的臺階,惠及了廣大人民群眾。
農村飲水安全進一步推進。全縣“十二五”期間解決農村飲水安全17.4萬人,新建星花、五五、寸塘口等三座集中供水站和供水管網,完成投資8779萬元;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全縣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為主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成新建整治渠道412.42公里,整治山坪塘369處,整治石河堰68節,新建整治蓄水池407口,整治泵站187處,完成投資24338.36萬元;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成效顯著。完成治理面積5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2985萬元。加快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完成寸塘口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投資1509萬元,星花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正積極有效推進,項目總投資7877萬元。
同時,“十二五”期間,全縣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基本完成。完成蓄金水庫等6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水庫效益得到進一步發揮。完成投資1623.66萬元。郪江等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全縣新建堤防10.9公里,河道疏浚7.6公里,完成投資8463.07萬元。
逐步完善的水利基礎為居民生產生活、防洪抗旱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水資源管理筑牢生態之基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做好水利工作的關鍵所在。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水的關系,關乎可持續發展大局。5年來,大英縣不斷深化對治水興水管水規律的認識,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各方面,貫穿于水利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更加注重水利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多贏。
大英在縣城區域內組織開展水資源管理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大水資源管理工作力度,抓好《取水許可證》的審批、發(換)證,努力搞好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打擊水事違法行為。“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嚴格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全面清理行政權力,細化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自由裁量權,推進行政權力內部運行平臺建設,初步完成了行政權力公開運行平臺建設的相關工作。”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骨干項目助推可持續發展
近日,記者在祥鳳寨水庫項目建設現場看到,閘壩樞紐工程、上下游護坡與堤防工程正全面加快建設。祥鳳寨水庫自2015年10月17日成功截流后,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工程投資近億元。“祥鳳寨水庫是一項具有城鄉供水、農業灌溉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庫總庫容4041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83萬畝,多年平均供水量4733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8.37億元。”縣水務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水庫建設總工期為28個月,預計于2017年建成,屆時,水庫可有效保障縣城區32.25萬人用水安全,全面滿足縣城區發展到2030年的用水需求。
此外,緊緊依托都江堰大型灌區,加快推進人民渠大英擴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現已完成大英五五分干渠、高永支渠等骨干項目,完成工程投資7000多萬元,同時,正在開展星光支渠、火井支渠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都江堰灌區發展。
“骨干水利項目的建設不僅保障了民生,還對未來全縣生產、生活用水,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從縣水務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大英完成水利建設投資91491.78萬元,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大英將積極踐行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以建設節水供水水利工程、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為重點,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為抓手,以系統整治江河、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為支撐,以深化水利改革、加快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強化依法治水管水為保障,著力構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 來源:遂寧日報
水利建設鞏固生產之要
水利興則社稷穩,水利衰則國不寧。水利是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間,大英全縣水利建設總投資達到9億多元,干成了一大批事關民生、發展的水利大事,水利建設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重大飛躍,水利基礎保障能力邁上了新的臺階,惠及了廣大人民群眾。
農村飲水安全進一步推進。全縣“十二五”期間解決農村飲水安全17.4萬人,新建星花、五五、寸塘口等三座集中供水站和供水管網,完成投資8779萬元;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全縣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為主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成新建整治渠道412.42公里,整治山坪塘369處,整治石河堰68節,新建整治蓄水池407口,整治泵站187處,完成投資24338.36萬元;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成效顯著。完成治理面積5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2985萬元。加快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完成寸塘口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投資1509萬元,星花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正積極有效推進,項目總投資7877萬元。
同時,“十二五”期間,全縣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基本完成。完成蓄金水庫等6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水庫效益得到進一步發揮。完成投資1623.66萬元。郪江等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全縣新建堤防10.9公里,河道疏浚7.6公里,完成投資8463.07萬元。
逐步完善的水利基礎為居民生產生活、防洪抗旱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水資源管理筑牢生態之基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做好水利工作的關鍵所在。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水的關系,關乎可持續發展大局。5年來,大英縣不斷深化對治水興水管水規律的認識,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各方面,貫穿于水利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更加注重水利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多贏。
大英在縣城區域內組織開展水資源管理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大水資源管理工作力度,抓好《取水許可證》的審批、發(換)證,努力搞好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打擊水事違法行為。“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嚴格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全面清理行政權力,細化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自由裁量權,推進行政權力內部運行平臺建設,初步完成了行政權力公開運行平臺建設的相關工作。”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骨干項目助推可持續發展
近日,記者在祥鳳寨水庫項目建設現場看到,閘壩樞紐工程、上下游護坡與堤防工程正全面加快建設。祥鳳寨水庫自2015年10月17日成功截流后,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工程投資近億元。“祥鳳寨水庫是一項具有城鄉供水、農業灌溉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庫總庫容4041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83萬畝,多年平均供水量4733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8.37億元。”縣水務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水庫建設總工期為28個月,預計于2017年建成,屆時,水庫可有效保障縣城區32.25萬人用水安全,全面滿足縣城區發展到2030年的用水需求。
此外,緊緊依托都江堰大型灌區,加快推進人民渠大英擴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現已完成大英五五分干渠、高永支渠等骨干項目,完成工程投資7000多萬元,同時,正在開展星光支渠、火井支渠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都江堰灌區發展。
“骨干水利項目的建設不僅保障了民生,還對未來全縣生產、生活用水,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從縣水務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大英完成水利建設投資91491.78萬元,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大英將積極踐行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以建設節水供水水利工程、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為重點,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為抓手,以系統整治江河、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為支撐,以深化水利改革、加快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強化依法治水管水為保障,著力構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 來源:遂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