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獲悉,縣水務局對國有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采取分類施策、因事設崗、按年核定的辦法,有效解決了水利工程管護和維修養護資金,徹底解除原承擔飲用水源的庫塘“以包代管”承包合同。
該局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采取“集體發包、合作社自理、家庭農場捐資”的多措管護運行機制,實現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全覆蓋。并對農村人飲工程采取群眾主體、財政補助、共建共享的管護機制,始終秉持民議、民管、民受益原則,受益群眾除了按標準繳納水費外,對于管道維護及進戶的供水設施維護等資金均由用水戶如數承擔,有效解決了管不了、管不到、管不好的問題,確保各供水廠正常運行。
據統計,我縣共有專業合作社折資入股管護資金500余萬元,讓部分山坪塘得到有效管護。另外,少數種養殖家庭農場以及大批返鄉創業人士捐資100余萬元管護資金,投入到山坪塘清淤整治中,既解決了專業大戶的生產用水,又解決了當地群眾的生活用水。 來源:重慶市開縣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