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保護與預警是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第一道控制關口。國內水源污染事件頻頻發生,為各地水源安全敲響了警鐘。青島水務集團為保障青島市飲用水安全,一方面加強青島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同時以“青島市水質保障與水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青島市水質安全與水資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為依托,加大水源地水質預警與保障科研力度,提高水質預警與水質保障能力。
加強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目前監測站每月對嶗山水庫、棘洪灘、流亭、洪江河水源水進行29項常規檢測,每半年對原水重點監控指標由原來84項增加至105項,基本實現原水水質指標全覆蓋檢測。對監測數據異常項目,立刻組織監測人員進行復檢,并連續采樣跟蹤監測,將水質預警關口提前。另外,結合青島市南水北調工程,加強長江水水質監控,每月增加了棘洪灘水庫長江水進水口監測點,實施29項監測,每半年進行原水全分析。除上述對原水的常規檢測外,供水監測站每年會對水源地各個代表點進行不定期水質調查,夏季對嶗山水庫藻類每周一次追蹤監測。
加大水源地水質預警與保障科研力度。近兩年,青島水務集團在加強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的同時,對水源地水質預警與保障策略展開研究。通過《大沽河流域水質污染調查與對策研究》課題,分析主要污染物的種類、含量、來源和影響范圍,對大沽河水質修復及污染物控制提供基礎性數據;通過《嶗山水庫水源水質保障及提升措施可行性研究》、《大沽河水源水質保障及提升措施可行性研究》兩項課題,針對水源地水質情況設計合理水質凈化方案,為水廠原水凈化提供技術支撐,為青島市安全用水提供基礎技術評判和分析;通過《嶗山水庫葉綠素a含量以及藻類密度與環境因子相關分析》課題,為水庫藻類密度的預警及在線監測、及時預防和解決藻類爆發提供理論依據。 來源:青島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