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家PPP模式上市公司
2015年5月27日,云南水務在港交所掛牌,成為云南省22年來第一家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的國有控股企業,中國第一個以PPP模式運營的上市水務公司。首日即成功募集超19億港元的資金,“認購率高”、“交投活躍”等光環縈繞。
云南水務是2011年碧水源與云南省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旗下的云南水務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組建而成,屬于經云南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國有企業。
云南水務總經理于龍認為,云南水務較早踐行了公私合營,盈利能力強,加上當前國家大環境好,促成了開市的利好。云南水務較早就采用PPP模式運營過項目,而且較為成功。在PPP未曾普及的年代,云南水務與地方政企合作SPV公司,稱之為“二業主”。“那時PPP概念還沒有在國內普及,而我們做的恰是以這種政企合作的模式組建合資合作的平臺,針對特定目標進行投、融、建、管一體化運作的PPP平臺,而且收效很好。”
污水日處理量近90萬噸
根據昨日公報,截至2015年6月30日,云南水務在建設運營的特許經營污水處理項目共47個,日污水總處理量為86.65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新增5個BOO項目,日污水量總處理量增加18.9萬噸。正式投入運營的特許經營項目日污水總處理量為64.15萬噸,比去年同期新增2個正式投入運營的BOO項目,日污水總處理量增加約7.9萬噸。實際污水處理利用率為63.8%。污水處理方面處于待正式運營的7個特許經營項目日污水總處理量為約22.5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新增3個BOO項目,日污水總處理量增加約11萬噸。
供水方面,截至2015年6月30日,其擁有17個日處理量為54.6萬噸的供水特許經營項目,與去年同期相比,新增13個BOO項目,1個BOT項目,日總處理量增加36.5萬噸。正式投入運營的特許經營項目日處理量約3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約26.5萬噸。實際供水利用率為64.5%。工程建設及設備銷售方面,截至2015年6月30日,公司在建設和已完工的BT項目共4個,其中2個BT項目已于期內實現收入,比去年同期新增3個在建BT項目。
截至2015年6月30日,云南水務擁有23個O&M項目,與去年同期相比,新增7個污水處理O&M項目,8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技術及咨詢服務項目。
模式、團隊、技術三項修煉缺一不可
“云南水務現在、未來看重的都是‘結構清晰、簡約適用的經營模式’和‘嚴謹、敬業的專業化團隊’配合‘性價比好的技術’。”于龍認為,經營模式、團隊、技術是運營好環保企業的三大重要元素,務必要講求三者的協調與配合,“在環保行業,我工作二十幾年,從未見過單靠技術就獲得成功的企業,沒有技術不行,沒有市場再好的技術也不行;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運用技術、安排人員、設置模式。模式、團隊、技術三項修煉缺一不可。”
于龍認為,團隊尤為重要,“在中國做項目,做事業,重要的是團隊。團隊成員不僅決定了一個企業的執行力、專業度,也是塑造企業口碑和誠信度的關鍵。團隊,是云南水務現在與未來最為著力塑造的部分之一。”
未來擬向“大水務”轉型于龍介紹,未來,云南水務將向“大水務”邁步。
“大水務”的概念自云南水務參與洱海治理時就已萌生,“環保末端和前端以及全產業鏈的關系是一體化的,”于龍認為,大水務應該是將水環境治理整體化考量,“生態環境的保護要閉環管理、不能斷檔脫節。我們目前不僅投資了原水、供水、污水及再生利用、流域治理、面源污染治理也投資了垃圾填埋、餐廚、垃圾發電等項目,即將收購和投資幾個垃圾發電項目。”于龍特別強調,“這些項目與水務一樣,都是環保和再生利用的問題。”
“大水務”同樣呈現在了地域上。云南水務正在拓展海外市場,積極物色東南亞、臺灣的環保水務等項目。今年7月,云南水務訂立環保基礎設施合作框架協議,從而可將業務擴展至貴州市場。此外,公司在湖南、山東等省份亦有項目。
今年底擬實施系列海外收購
以“大水務”為目標,實現國內拓展的同時,云南水務也開始了國際開拓的步伐。據了解,云南水務在泰國清邁已有2個自來水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在于龍眼中,中央的“一帶一路”發展理念讓云南水務具有了獨特的區位優勢,未來,選擇立足云南走向南亞、東南亞,“下一步再面向國際進行戰略收購。響應國家政策,在布局中掌握戰略資源。”
在昨日的發布會,于龍稱,預計今年底前公司會有一系列海外收購計劃。在此基礎上,公司會把握“水十條”帶來的機遇,并結合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實踐經驗,收購合適的水務公司或污水處理及供水項目,與現有業務相輔相成,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繼續提升公司的技術水平和項目管理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