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5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通知提出,確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3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目前,各行各業對“智慧”的理念認知逐漸加強,部分行業已經開始運作,作為城市建設重點的水務行業也正在進行“智慧”的創新改革,“智慧水務”理念也隨之產生。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李克強總理所提的“互聯網+”與較早相關互聯網企業討論聚焦的“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基礎上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
2015年4月16日,萬眾矚目的《水污染防治計劃》發布,水務市場將產生5萬億增額,未來5年、10年中國水務市場將呈現出空前絕后的火爆格局,面對如此競爭激烈的戰況,如何立足為本,具有行業核心競爭力成為水務企業正在思考或正在探索的課題!那么作為傳統的水務行業,能否借助“互聯網+”技術新趨勢“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互聯網+水務“的風口騰飛呢?
“互聯網+”水務市場所在?
一、大型水務投資公司
這類企業一般在國內擁有多個污水處理項目,由于以往各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管理方式不盡相同,各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效率也存在高下之分。“互聯網+水務”將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融入產品中,針對此類用戶設計開發了集團化的軟件系統,并可針對企業管理應用的需求進行深層次定制開發,為其實現集中化統一的、高效的、先進的管理提供了可能。
二、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
對污水處理運營單位而言,目前運營效率低,能耗大,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擾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互聯網+水務”針對地提高污水處理設施整體運行效率、達到節能降耗、減員增效、降低運營管理成本的目的,設計開發了適用企業管理需求的生產運行管理系列產品。實現污水處理企業的精細化、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的全程管理,整體提高污水處理企業的生產運營管理水平。
三、工業廢水第三方治理企業
“互聯網+水務”加強廢水處理系統綜合運營管理、節能優化調度研究和實用技術開發,對實現工藝運行由經驗判斷走向定量分析,打造標準化、輕量化運營管理模式。
四、鄉村污水治理企業
“互聯網+水務”解決分散的信息孤島問題,實現無人值守,獲取實時運行數據,了解整體解決了“統籌難、巡檢難、管控難”的問題。
五、市政監管部門
對自來水水質、污水處理廠排放達標的市政監管部門而言,存在著需要實時掌握并監控實際生產運營狀況,并以此判定運營狀況的好壞或做出針對性的決策方案的強烈需求。運用“互聯網+水務”思維把生產控制層和企業決策管理層有力的結合起來,實時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相互滲透,彼此結合,形成一個多層次、網絡化的自動化信息處理系統,從而將整個企業的信息流帶動起來。為不同層面的運行管理者提供了優質的決策支持信息,為輔助分析決策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供水企業、污水處理的監管部門具有非常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六、水治理專業設備廠家
“互聯網+水務”思維可大大彌補其除設備、工程技術、資金之外的企業運營管理經驗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對完善其投資計劃中硬件部分管理內容的欠缺,極大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互聯網+水務”核心技術
“互聯網+水務”利用目前蓬勃發展的云計算和物聯網、大數據技術,以集團化管理的城市污水處理公司下屬的分布在各地的污水處理廠、泵站的生產設備、在線儀表、自控系統作為物聯網中的感知層;通過無線網絡、Internet網絡及通用數據采集平臺建立網絡傳輸及通訊,實現感知層數據的實時采集、傳輸、存儲,形成物聯網中的網絡層;通過部署基于云計算的綜合運營管理系統,實現綜合運營管理應用,建立應用層的云計算架構體系,從而形成完整的基于云計算的城市污水處理綜合運營管理系統。
“互聯網+水務”實現水務企業下屬的各污水處理廠、泵站的關鍵生產指標(進出水水量、進出水污染物濃度、集水井水位等)、生產運行數據(設備開關、電流、電壓等)的自動采集、遠程實時監視、智能預警,加強各級管理人員對各廠運行情況的實時監管力度;通過對生產現場的各類運行數據的分析和數據挖掘,為各污水廠運營管理提供實時運行監測、全廠過程控制、工藝運行模擬、運行異常預警、優化運行決策等功能;為公司提供整體綜合運營決策的工藝分析、設備分析、成本分析、風險分析等功能。
“互聯網+水務”價值體現
²提升水務企業運營管控能力:建設具有前瞻性、實用性的集團化運營管控平臺,實現對運營數據進行決策分析,為企業管控提供科學依據,實現精細化過程控制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強化企業運營管控能力。
²提升水務企業決策分析能力:建設具有科學的決策支持平臺,集中分析過程監控、集成與填報數據,提供專業的分析、管理、支持,并逐步建立工藝仿真模型以及專家決策支持系統,協助管理層制定科學決策。
²建設標準化運營管理體系:標準建設標準化運營管理體系,有效減少管理成本以及運營維護成本,使集團化公司業務得到有效擴張,為公司信息化管理、運營戰略規劃奠定基礎。
“互聯網+水務”專家解讀
水務信息化專家華信數據公司對于當前“風口論”表達了專業意見:一個“+”號位置變化耐人尋味。過去,無論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還是深度融合,都是“+互聯網”概念,即傳統產業是主體,互聯網只是工具,工具的最大特點是被動。“互聯網+”并不單純表示一種技術工具,更深入理解為運用“互聯網”思維提升、改造、顛覆傳統行業運營管理模式。
在工業4.0階段,互聯網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網絡,它更是一個物質、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聯網,互聯網傳遞的也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它還可以包括物質和能量的信息。互聯網自身的演進導致了它角色的變化。
某種意義上講,今后的互聯網已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具,它會上升為主體,傳統產業則可能變為被+的對象,“互聯網+水務”運營管理理念將企業的生產過程、調度監控、事務處理、決策等業務過程進行數字化,通過各種信息系統網絡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資源,提供給各層次的人們洞悉、觀察各類動態業務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產要素組合優化的決策。使企業資源合理配置,實現實時運行監視告警、企業形象展示、生產精細化管理、生產優化調度、經營成本分析、日常辦公管理、輔助經營決策等綜合管理應用。
提升企業技術管理水平,達到優化管理模式、降低運行成本、提高辦公效率等目的,以使企業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來源:中國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