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yk2w"></ul>
    <ul id="oyk2w"><tbody id="oyk2w"></tbody></ul>
  • <strike id="oyk2w"><s id="oyk2w"></s></strike>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從"花錢買水"到"花錢節水":甘肅讓市場配置水資源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7-28  來源:甘肅日報  瀏覽次數:583
      甘肅新聞網蘭州7月28日電 據甘肅日報報道: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和功能,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徑。水資源的配置也不例外。
      黑河,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從巍峨的祁連山奔騰而出,千百年來滋養著“金張掖”綠洲和內蒙古大草原,奔向美麗的天鵝湖——居延海。然而,隨著人口的增長、氣候的變化和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不斷擴大,這條河流不堪重負,居延綠洲命懸于水,天鵝湖美麗不再。
      新世紀初,一場著眼于流域綜合治理和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水權市場改革在黑河流經的張掖市拉開序幕。作為全國首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張掖市的這次探索在我國治水史上前所未有。在當地,“來多少用多少”的“大鍋水”體制開始被打破,并沖擊著傳統的用水觀念、用水方式、管水制度、用水結構,也在各種“陣痛”中催生著水市場。經過十年探索,這場改革不僅讓黑河流域失衡的生態初步恢復,東居延海連續多年碧波蕩漾,其深遠意義也啟發著人們以更為科學的眼光去看水、更為科學的方法去用水……
      從“用大鍋水”到“用鍋分水”
      6月下旬,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張掖綠洲猶如一幅展開的畫卷,藍天白云,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一片美麗的田園風光;微風吹過,一望無際的田野翻起陣陣波浪,散發出各種農作物的陣陣清香。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綠洲的命脈所在。但是,用“大鍋水”曾是張掖傳統的用水觀念。
      位于黑河中游的張掖,擁有黑河流域95%的耕地、91%的人口和89%的國內生產總值,并且其年實際總用水量一度幾乎與地表水資源量相等。然而,這種“來多少水用多少水”的“大鍋水”觀念,卻讓下游的額濟納綠洲來水銳減,自20世紀中期開始生態迅速惡化,綠洲面積縮小了一半以上,西、東居延海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干涸,戈壁沙漠面積則增加了460多平方公里,成為影響我國北方的沙塵源地之一。
      2000年,為解決黑河流域水資源緊缺和生態失衡問題,國務院決定投資23.6億元,展開黑河應急治理,要求當黑河上游來水量達到正常年份的15.8億立方米時,六成水量分配給下游。這相當于張掖市減少了60萬畝耕地的用水量,直接影響著20多萬農民的生產生活,矛盾一下子呈現在所有人的面前。
      第一次分水,正值全市農業遭遇“卡脖子旱”,幾個基層水管部門“睜只眼閉只眼”讓農民打開了澆地的引水口。市上為此接連處分了5名干部,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當地因工作原因處分干部最多的一次。
      10年之后提起這一事件,張掖市水務局調水辦主任柳小龍仍感慨不已:分水是“硬任務”,保障農民生活也是“硬杠杠”,一個也不能“軟”。如何才能找到一條既能完成分水任務,又能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路,是張掖人面臨的一個難題。
      從“爭水澆地”到“量水種地”
      2002年,全國第一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改革在張掖拉開序幕。
      民樂縣洪水河灌區是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的先行者之一。試點工作中,灌區管理處推行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洪水河年均用水總量1億立方米作為用水紅線,確定水權,分水到戶,并在彭莊村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用水協會,處理全村涉水事宜。
      剛開始,看到最多每畝可以澆400立方米的水降到75立方米,村民紛紛抱怨說,“過去澆那么多水,莊稼收成才一點點,現在澆這么點水還不減產?”
      但結果讓人們大跌眼鏡。全年下來,彭莊村每畝地的水費從57元下降到了26元,而產量卻增長了兩成。
      原因很簡單,農民有了水權,水就是自己的,農民知道對水的浪費,實際上就是對自己財富的揮霍。他們告別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開始科學澆水,避免了澆灌時反復引水。
      水權制的實施,成了張掖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突破口。農民靠水權買水票,以水票管水權,多余的水量還可以交易,對水開始“當家做主”。通過水權交易,也刺激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迅速開展和農民的農田管理意識。為了用好水,農民從過去的“爭水澆地”轉變為“量水種地”,不僅自覺連片種植同一灌期的莊稼,還自覺調整起種植結構。三堡鎮任官莊農民史興祿的經驗是:算著種,算著澆。
      從“花錢買水”到“花錢節水”
      算計著用水的,不僅是農民。
      崔學軍,張掖市水務局的老職工,以前因為水費不貴,他從來不在意家里用多少水。但自從每噸生活用水費用(連同污水處理費)漲到2.6元/噸,老崔的節水意識空前增強。不僅花1600元換了新馬桶,還按照生活小竅門,在馬桶水箱里放上了裝滿水的礦泉水瓶。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擁有2178戶居民的甘州區馨宇麗都住宅小區。這個小區綠化面積占到了土地面積的36%,種的卻都是耐旱的柳樹、沙棗樹和苜蓿,澆灌則采用噴灌、滴灌。一年下來,這個小區比別的小區節約用水40%。
      甘肅雷晶生化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西北最大的檸檬酸生產企業,也是臨澤縣的用水大戶。過去,企業靠四口自用深井供水,因為不掏水費,基本上沒人去考慮水耗。近幾年,企業先后投資3000萬元建起了廢水處理和環保設施,原來被直接排掉的50℃冷卻水一部分被送回了鍋爐,另一部分被送到了生活區;鍋爐則靠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加熱,每年節約煤炭3000噸;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活性污泥,以每噸300元的價格賣給了環保公司,一年收益60萬元左右。
      價值規律作用的發揮,讓張掖水資源的配置有了更高的效率,張掖市借機打造起全新的節水型經濟模式,實現了經濟結構調整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雙向促動。全市農業用水比例從過去的87.7%下降到71%,生態用水則從7.4%上升到了21%,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了52%。但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對水資源的稀缺性認識不到位,農田水利工程設施欠賬較為嚴重,生態用水無人埋單等。
      今年,省委、省政府關于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實施意見》指出,我省將通過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建設節水型社會,基本建成水資源高效利用體系;通過建立穩定增長的水利投入機制,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體制、水價形成機制等水利改革,實現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張掖的改革經驗無疑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但改革無止境,人們仍需努力。(記者 楊世智 宋振峰 盧吉平)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99re5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色婷婷激情av精品影院|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动漫|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麻豆|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京东 |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日韩加勒比一本无码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一|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久久精品隔壁老王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男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人成网站|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 91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