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地處海島,受地理條件限制,淡水資源非常短缺,基本依靠大氣降水補給。市水務局統計資料顯示,全市水資源總量僅6.9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擁有量近
700立方米,不到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世界上公認的人均用水警戒線為1700立方米。資源性缺水,成為制約舟山經濟社會特別是海洋經濟可持
續發展的最大瓶頸。
面對“水荒”的切身之痛,早在1998年,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舟山發展水為先”的戰略決策。堅持一手抓境外引水,在開發利用保護好本地水資源的同 時,大力建設大陸引水工程;一手抓節約用水,積極開展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把提高用水效率、挖掘用水潛力,作為促進舟山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 作。
2008年,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力爭于2010年完成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全市相關部門各司其職,企業、機關、學校、醫院、街道(社區)等積極參與,廣泛開展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建立和完善了 行政指導、法律規范、經濟制約、科技挖潛、宣傳引導等多重手段相結合的節水管理模式,形成了“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通過開展創建活動,群眾的合理用水、節約用水行為習慣不斷養成,跑、冒、滴、漏現象大為減少,節水器具廣泛使用。同時,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機關企業自 覺整改,用水效益處處衡量,節水愛水惜水的氛圍日益濃厚。
目前,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9.95%,節水型企業(單位)覆蓋率達22.3%,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2.68%,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 99.62%,非常規水資源的替代率達到39.27%……正是有限的水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才有效地緩解了舟山經濟社會發展、人口 增長與水資源日趨緊張的矛盾。
面對“水荒”的切身之痛,早在1998年,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舟山發展水為先”的戰略決策。堅持一手抓境外引水,在開發利用保護好本地水資源的同 時,大力建設大陸引水工程;一手抓節約用水,積極開展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把提高用水效率、挖掘用水潛力,作為促進舟山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 作。
2008年,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力爭于2010年完成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全市相關部門各司其職,企業、機關、學校、醫院、街道(社區)等積極參與,廣泛開展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建立和完善了 行政指導、法律規范、經濟制約、科技挖潛、宣傳引導等多重手段相結合的節水管理模式,形成了“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通過開展創建活動,群眾的合理用水、節約用水行為習慣不斷養成,跑、冒、滴、漏現象大為減少,節水器具廣泛使用。同時,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機關企業自 覺整改,用水效益處處衡量,節水愛水惜水的氛圍日益濃厚。
目前,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9.95%,節水型企業(單位)覆蓋率達22.3%,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2.68%,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 99.62%,非常規水資源的替代率達到39.27%……正是有限的水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才有效地緩解了舟山經濟社會發展、人口 增長與水資源日趨緊張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