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月,春回大地。宜都市鄉村一幅春耕備耕的繁忙景象。大溪水庫管理處處長陳啟杰說:灌區改造一年多來,政府對農業灌溉水價實行補貼,不僅減輕了農民負擔,我們水費收取也省了不少心。
2009年,宜都市實施大溪水庫灌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暨末級渠系改造試點項目。改造斗渠23條23.45km.農渠、毛渠鋪設預制砼U形渠82.38km,低壓輸水管道3240m。新建分水閘23處,整治堰塘80口。為使工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該市實行用水戶協會管理,推進水價改革。成立了宜都市大溪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灌溉方式由過去水庫放水,然后上門收取水費,改為計劃放水,計量收費。水價根據農民水費承受能力,在征求各方面意見基礎上來確定,經用水戶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按規定程序上報,市物價局批復終端水價為0.068元/m3。考慮到改革的時間性和灌區內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為支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市政府對過渡期終端水價實行為期5年的財政補貼,并以文件形式確認:5年內分三個階段對終端水價實行政府補貼,即2009—2010年市財政補貼0.0204元/m3,2011—2012年補貼0.0136元/m3,2013年補貼0.0068元/m3。2014年起按市場機制運作。“硬件”改造與“軟件”改革,煥發了灌區活力,水利用系數由0.38提高到0.6。灌區農業灌溉年用水量由1038萬m3下降到719萬m3。節約用水319萬m3,按0.068元/m3測算,每年可減少農民水費支出21.69萬元。年均灌溉效益315.23萬元,人均效益123.8元。據宜都市農業部門統計,2010年,該市70791畝中稻總產38863噸,比2009年增產1773噸,增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