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驗收新房時,很少有市民會注意查看自家安裝的水表、電能表、燃氣表是否經過了檢定,是否具有質監部門加貼的檢定合格標志。事實上,走快和走慢的水表,誤差可達20%,而國家標準只允許水表計量誤差±2%。”據市質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沒有經過檢定的電能表、水表可能使市民長期多繳不少水電費。
“今后,房地產開發商新建住宅的電表、水表、燃氣表未經首檢,不能通過竣工驗收。”據市質監局計量科有關負責人介紹,“民用三表”的首檢項目將列入建設部門的工程竣工驗收檢測內容,從源頭上把關。
企業實行能源計量 最高可獲3萬元補助
本報訊 (記者陳云青)“實行能源計量的企業,最高可獲得3萬元財政補助。”除民用計量外,泉州市也加大了對企業能源計量工作扶持措施。
今后五年,泉州市每年從市節能專項資金中安排專項經費35萬元用于支持泉州市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數據集中采集和傳輸系統建設,對已實現聯網采集耗能計量數據的項目并進行項目改造的企業給予項目改造政府財政補助0.5萬元—3萬元;每年將從市級財政安排專項經費45萬元用于保障全市鄉鎮(街道)、村(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的常用醫療器具的免費檢定。
對此,《意見》提出,到2015年,泉州市須建立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數據監測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在市級財政補助的基礎上,各縣(市、區)政府還將按1∶1比例安排相應的配套專項資金用于能源計量數據集中采集系統的建設。
“目前,泉州市年綜合能耗超過5000噸標準煤的重點能耗企業有245家,其中,年綜合能耗超過1萬噸標準煤的重點能耗企業有135家。”業內人士表示,適當的補助有利于提高能耗企業參與能源計量的積極性。
“建立能源計量數據監測管理體系之后,企業每天耗多少煤,生產多少產品都能監測出來,這樣,一旦生產環節出現能耗異常,管理者就容易通過系統查找到造成生產浪費的原因。”據介紹,市級以上的重點耗能單位須在生產加工、工藝控制、產品檢驗等關鍵過程合理配置計量器具,按國際標準建立企業計量測量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