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部門統計數據顯示,過去5年蘇州節水總量達到1.96億噸。若以面積7.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的金雞湖為參照,相當于5年節省出9個金雞湖的水量。本月26日起,蘇州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將迎來“大考”,接受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組織的考核驗收。昨天,我市召開迎檢動員會,部署各項準備工作,副市長周玉龍出席。
5年來我們如何節水
制定相關法規;
《蘇州市節約用水條例》在居民階梯水價、單位超計劃用水、節水“三同時”、節水評估、用水審計和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等方面有突破和創新
推廣節水用具;
免費進行居民家庭用水器具全面改造,居民家庭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全市共有2829家單位、500余座公廁完成節水器具改造
再利用有新招;
全市完成節水技改項目316項,年節水量達8255萬立方米;市區所有新建大型公園和公共綠地全部配套建設了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城市綠化、道路沖洗已逐 步改用再生水
去年節水總量破億多項指標已達“國標”
蘇州水資源豐富,在8488平方公里總面積中,水域面積占比達到42.5%。蘇州在節約水資源方面成效顯著,2008年,通過省有關部門考核驗收,榮獲“江蘇省節水型城市”稱號。在此基礎上,我市又吹響了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的號角,并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
自查顯示,我市節水型城市創建的六項基本條件、五項基礎管理指標、十一項技術考核指標和鼓勵性指標,均已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以2009年度為例,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取水量為17.63立方米(2005年為25.37噸);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為15.4立方米;火電、鋼鐵、棉印染、造紙、啤酒等行業的工業取水量指標全面達標;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84.92%;節水型企業、單位的覆蓋率為23.63%;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11.21%;城市居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135.49升;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30.14%;城市污水處理率93.42%;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9.84%。
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創建節水型城市,對保護水環境,構建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去年我市節水總量達1.02億噸,相當于自來水供應總量的22%。
三年投入近億元創新企業用水審計
創建節水型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此,蘇州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節水型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涉及32個單位。建立了財政專項投入制度,三年來,市區節水專項投入近一億元,占財政支出的1.07‰。積極開展節水宣傳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活動,努力實現由“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的根本轉變。
一系列法規規章的制定出臺,更是實現了創建工作的規范化。特別是今年3月22日頒布實施的《蘇州市節約用水條例》,在居民階梯水價、單位超計劃用水、節水“三同時”、節水評估、用水審計和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等方面都有突破和創新。節水“三同時”,是指新建、改建、擴建等建設項目節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用水審計,是根據《蘇州市工業企業用水審計規范》,規定年用水量20萬噸以上的用水戶實行用水審計,審計面達到全市工業用水量的90%以上。去年11月,我市將紫興紙業作為首家試點企業,在全省率先開展工業企業用水審計。
我市還加大了依法節水力度。2006年以來,工商、質監、水務等部門多次聯合對市區主要銷售市場以及130余家銷售點集中檢查,從源頭上制止非節水用具的流通。
家庭節水器具全普及137行業定額取用水
目前,我市已建成的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共有118家,覆蓋率達到了23.63%。在節水型小區創建中,家庭節水器具改造被列入政府實事工程,市、區兩級財政共投入改造資金近2000萬元,免費對居民家庭用水器具全面改造,居民家庭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已有54個小區獲得“江蘇省節水型小區”稱號。在高校,通過推廣應用節水型用水器具,安裝節水型水嘴,采用浴室卡式智能管理裝置,探索非傳統水資源的利用,僅蘇州大學一年節水量就達到20萬立方米。
我市還堅持以“五小單位”(小飯店、小副食店、小理發店、小旅館、小浴池)等為突破,推動節水載體平衡發展。全市共有2829家單位、500余座公廁完成節水器具改造。同時通過強化定額和計劃用水管理、推行企業超計劃加價和居民階梯式水價、抓好用水大戶水平衡測試工作以及加大地下水資源保護力度等一系列舉措,促進節水管理長效化。對全市137個行業、584個產品制定627個取用水定額值,每年對2000余家非居民用水戶下達用水計劃;近兩年,對325戶(次)超計劃用水單位加價收費154萬元。2005年至2009年,市區共有262家企業(單位)完成用水大戶水平衡測試;對13家農貿市場發放了淺層地下水取水許可證,并實行計量收費。
推廣雨水收集利用探索節水新途徑
在創建節水型城市過程中,我市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開發與保護并舉”等節水原則,與企業清潔生產、水環境綜合整治、城市廢水資源化利用等相結合,積極探索節水新途徑、新方法。
科技節水是一個重要推進器。近年來,我市聯合中國地質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開展了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中水回用技術和承臺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設、印染廢水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等。全市完成節水技改項目316項,年節水量達8255萬立方米。市節水辦聯合生產企業研制的壓氣式分量排水閥,還在省內外得到推廣應用。
同時近五年共改造供水管網929.2公里,完成25萬戶居民用戶水表出戶和1.2萬只屋頂水箱改造,實現“一戶一表”。通過采取有獎報漏等管理措施,使管網漏損率下降至11.21%。市區13座污水處理廠正在實施尾水升級改造工程,由原來的一級B標準提高到一級A,并配套建設再生水生產設施。
積極開辟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途徑。經過幾年努力,市區所有新建大型公園和公共綠地全部配套建設了雨水收集利用設施,透水地面得到廣泛應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科普基地和高科技工業園區廣泛推廣雨水收集利用,城市綠化、道路沖洗已逐步改用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