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瑞娟 實習生 和春蘭)2006年銀川市被授予“國家節水型城市”榮譽稱號。時隔4年,銀川市是否已經建立健全城市節水管理的長效機制?城市節水工作有沒有得到鞏固提高?11月30日,自治區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專家組對我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工作進行了復查。
11月30日下午,在察看了賽馬水泥廠、西夏熱電廠、銀川市第三污水處理廠、沙湖賓館、寧夏醫科大學、世紀小區后,專家組認為,4年來,銀川市以開展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為載體,加大節水技術改造和節水器具推廣工作,加大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城市節水工作進一步得到鞏固提高。
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4年來,銀川市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對居民用水實行階梯式水價,對非居民用水實行計劃管理、超計劃累進加價的辦法,有效遏制了浪費水和跑冒滴漏的現象。同時,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嚴格執行建筑工程節水設施“三同時”審批原則,堅持創新節水管理模式,加大對節水器具的改造,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創建工作,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節水技術改造,僅2008~2009年,完成節水技改項目15項,投入資金4963萬元,實現年節水210多萬立方米。
同時,相繼完成了第二、第三水廠的擴建,使全市供水能力達到了29萬立方米/日;4年來新增加城市供水管線59公里,對75條街巷、近40公里的供水管網進行了改造,使管網漏失率由2008年的13.3%下降到到去年的9.8%;新建的第四污水處理廠已經投入運行,2009年底,全市的污水處理率已經由創建之初的71%提高到87%,目前新建的第五污水處理廠已經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明年初將正式投入運行,城市污水處理率將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