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天氣瞬息萬變,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少晴。三道河長渠管理處以爭先創優為契機,以服務“三農”為目的,依據《灌溉管理條例》和灌溉實際情況,克服萬難,科學調度、合理配水,為全灌區12.5萬畝水稻提供灌溉引水14260萬方,灌溉計量用水9046萬方,確保灌區農產品穩產增收。
一灌前充分準備,未雨綢繆。一是通過廣發宣傳單、張貼標語、懸掛橫幅,利用廣播、電視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報道,推廣節水灌溉。二是及時蓄水保水。按照“夏防、秋蓄、冬管、春用”的蓄水保水方針,與各鄉鎮、村農水服務中心溝通,切實抓好水利工程蓄水保水工作。三是夯實硬件基礎,及時組織機械、人力,加大對水毀工程修復力度,確保工程設施正常安全運行。四是灌前與灌區各級組織在供水調度、運行管理上達成廣泛共識,簽訂供用水合同,為農業灌溉用水、配水、調水提供有力依據。
二灌中夯實服務,科學調水。一是強化制度管理,落實灌溉責任制和承諾制,實現一人一渠一閘,分段聯片包點為主體的責任管理機制,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服務專班上渠干,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二是科學調水配水,結合自然環境、天氣變化和現代農業機械化作業等因素,深入灌區了解旱情、水情,思考用水情況,制定用水調度方案。三是全力以赴管水,干部職工堅守一線,駐守渠邊閘旁,嚴格按照“人隨水走,專人守閘,掛牌上崗,責任到人”的要求,確保灌溉秩序井然有序、灌溉矛盾呈現“零”的記錄。
三灌后跟蹤反饋,服務測評。在保證優質灌溉的同時,加強灌后服務工作,實行跟蹤服務反饋,自覺接受灌區干群監督,了解灌區需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力爭灌區群眾“三滿意”。從發放反饋的滿意度測評表信息來看,灌溉服務滿意率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