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鴻業苑物業公司節水小組在進行月度用水量統計時,發現一名業主家里的用水量陡升,達到50多立方米。節水小組成員立即到業主家中排查原因,發現是馬桶漏水,于是立即進行維修。
看到節水小組認真檢查維修,業主非常感激地說:“像這樣滴水,一天要浪費70多升,物業公司工作真細致。”
低碳社區
處處顯現節水元素
鴻業苑由獲得國家一級資質企業的深圳市鴻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記者走進小區物業管理處主任吳澤強先生的辦公室,發現天花板上的三根燈管只亮了兩根,吳澤強笑著說:“我們故意只亮兩根燈管,可以節約電。”
吳澤強介紹,在鴻業苑小區,節能環保的低碳生活已經成為小區管理處和業主們的共識。在這個建設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居民869戶,還有商場、酒樓、商鋪等配套齊全的小區,目前平均每個月的用水量達到2.37萬立方米。“不過,我們節水前平均每個月用水量是2.6萬立方米。”吳澤強介紹說。
吳澤強同時還是鴻業苑小區的節水建設監督領導小組組長。管理處的機電主管張臣任副組長,有著豐富節水經驗的黃春被任命為專職節水員,另外還設立了兼職節水員和節水維修員共6名。這個小組的主要職責就是節水。
節水器具
安裝率達100%
上月初,一位業主到管理處申請裝修,工作人員辦好手續后,主動向業主推薦安裝節水器具。
“由于推廣到位,現在我們小區節水器具安裝率已經達到100%。”吳澤強說。
在選擇節水器具上,鴻業苑小區管理處將以前的壓力恒定水泵,都改造成變頻水泵。張臣介紹說,以前的壓力恒定水泵,給水系統的水壓是根據最不利配水的那個點所需的流出水量來確定,因此絕大部分配水點都處于超壓狀態,配水點的實際流量大于額定流量。而現在采用的變頻水泵,壓力就能夠根據用水高低峰情況,自動調解,極大地節省了用水。
同時,為了節省綠地澆水和清潔洗地方面的用水,管理處還專門購進了節水型微噴器具。
記者走進業主雒女士家,雒女士和她的丈夫十分熱情地介紹她家的節水竅門:“我們都使用節水器具,我們還教育小孩子洗澡要快,控制在5分鐘內。”
最特別的是,雒女士家的水龍頭有3道開關。把前兩道開關調小了,最后一道開關出來的水就少了。在嚴格節水下,雒女士家三口人,每個月也就只用水6立方米左右。
接到漏水報告
5分鐘趕到現場
按照鴻業苑管理處節水規章,專職和兼職節水員每天都要巡查小區的用水情況。小區居民經常可以看到專職節水員黃春的身影。
“每天在一、二、三期工程的水泵房、綠化用水、公共用水、清潔用水和公共衛生間的用水情況,這樣一項項的檢查下來,大概要花半天時間。”黃春說。
據黃春介紹,每周還要巡查一次一、二、三期工程的給水管網和消防管網。這些巡查都要記錄在案,確保沒有任何跑、冒、漏、滴的現象,爭取早發現,早維修。
在鴻業苑小區,管理處對于住戶的水電故障維修都是免費服務,而且要快速趕到現場。黃春說:“按照我們的管理規定,在接到住戶申報維修的電話后,要在五分鐘內趕到住戶家里,立即排查原因,進行修護。”
事實上,很多漏水故障都是節水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并主動進行維修,最大限度的減少由于管道滲漏等原因造成的水浪費。
在小區管理處,記者看到節水小組正在用自身統計的用水量與自來水廠的數據進行對比。半年前,正是在這樣的一次統計分析中,節水小組發現自來水廠顯示的用水量比管理處自身的統計數據要大。節水小組立刻展開了分段排查,最后發現是一段地下水管漏水。節水小組成員們硬是把水泥鋸開,找到了水管上的一個小“沙眼”,解決了漏水“危機”。
節水宣傳材料
每月更新
在鴻業苑小區的入口處,記者看到這樣一條宣傳標語:“水是生命之源,請節約用水”。在每個電梯口,也都能看到一幅幅設計活潑的海報,有介紹節水器具的,有介紹生活節水小貼士的。
張臣不無自豪地說:“這些宣傳材料都是我們節水小組的人,親手設計制作的。我們宣傳的一些節水小常識,比如洗過菜的水可以沖廁所等,都得到了業主的積極響應。”
張臣說,小區節水,最終還是要靠所有業主來共同參與。物業公司通過企業報刊、社區宣傳欄、橫幅等大力宣傳自我管理的理念。
這種自我管理理念,就包括培養社區居民的環境意識、公德意識,號召大家共同抵制不文明的社區行為,引導居民自覺保護自然環境、節約能源,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
走在鴻業苑小區,記者不時可以看到醒目的節水知宣傳欄。
“我們在小區設立了10個節水知識宣傳欄,每個月更新一次內容,讓業主不斷接觸到新的節水理念。”吳澤強介紹,小區還長年懸掛節水宣傳條幅,每年給業主發放節水宣傳小冊子,張貼在電梯口的節水宣傳海報每半年更新一次,一年要更換50多幅。同時,在一些主要路口,還豎著8個國家規定的節水標志牌。
這種隨風潛入夜的節水宣傳,也在小區業主心中產生了共鳴。
記者來到業主陳先生家時,陳先生幾歲大的孫子正在沖涼。記者注意到,小孩沖涼后的水并沒有被倒掉,而是直接儲存在衛生間的一個大桶里。陳先生說:“沖涼的水可以留著沖廁所、洗拖把用。”
陳先生家里使用的是節水型馬桶,有一大一小兩種水量可供選擇。不僅如此,馬桶還有一個小“機關”。陳先生打開馬桶水箱蓋,里面放了一個裝滿水的瓶子。“這樣就能提高水位,減少出水量。”陳先生介紹:“我們家一共4口人,每月也就用12立方水。像我們老人家,本身就很注重勤儉節約,加上小區的節水宣傳多,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喜歡琢磨怎么節水。”
采訪結束,記者從小區住宅樓電梯里出來時,看到一位提著兩大包行李的業主正吃力地往電梯口走。旁邊的保安二話不說走過來幫業主拎起一包行李,送業主進了電梯。那份自然,仿佛這位業主就是他一位熟識的好友。
吳澤強高興地告訴記者,不久前,該小區獲得了深圳市節約用水辦公室授予的“深圳市節水好社區”稱號。而“水乳交融”,正是小區業主和物業工作人員營造和諧關系,共建低碳社區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