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滋養生命的乳漿。在我們這個嚴重缺水的省份,打造“節水山西”,已顯得刻不容緩。對此,近年來根據省情、水情,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打造“節水山西”的戰略舉措,是推進全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節水是節約用水的簡稱,是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質量和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綜合措施,減少取用水過程中的損失、消耗和污染,杜絕浪費,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學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資源。節水又可分為直接節水和間接節水。直接節水是指減少用水量而節省下的水,是與浪費水相對而言的。間接節水是指通過減少水的損失、水的消耗、水的污染而相對地擴大水的可用量。
如今我們常說的節水型社會比傳統意義的節水有著更為豐富而深刻的內涵。節水型社會是指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得到了極大提高,并貫穿于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在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參與下,以完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律體系為保障,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等措施,結合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實現全社會的合理用水和高效益用水。
而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核心,就是通過體制創新和制度建設,建立起以水權管理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經濟結構體系、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節水工程體系,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樹立自覺節水意識及其行為的社會風尚,切實轉變全社會對水資源的粗放利用方式,以促進人與水和諧相處,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據悉,目前全世界約有13億貧困人口缺水。有科學家預言,到本世紀中葉,中東的水價將貴過石油。未來的戰爭將不是爭奪石油,而是爭奪水源。站在全球化的背景上看待缺水問題,我們山西人理應有痛如切膚的體驗。而令人痛惜的是,我們好像并沒有大禍臨頭的危機感。一方面是缺水,一方面是浪費水、糟蹋水,污染水源。因此,在我們三晉城鄉,實行“水的革命”,在“全省范圍全方位節水”——以提高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為中心,全面實施節水挖潛、省水高效、水價調節的節水戰略,協調配置好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使節水與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深入人心,走好從“缺水山西”到“節水山西”之路。